第一九五章 聚财有道



    汉生立刻反应过来,“你要孤去北戎王陵?”

    “如此惊扰先人,不可!”汉生断然拒绝。

    尽管她知道北戎王陵中,历代北戎王的陪葬还算丰厚,但这种不大能见光的行径,终究不好。

    “既如此,你不妨问问陈近南。”神屋道。

    一提起陈近南,汉生眼前一亮。

    “这是个好主意,陈近南倒是个生财有道的。”

    汉生点点头,决定找陈近南问问。

    第二日下朝以后,汉生直接微服去了文馆,一边喝了一杯陈近南亲手泡的茶,一边将这个问题抛给了陈近南。

    仅有他们两人在的房间内,陈近南听完汉生所说始末,露出一丝不明其意的微笑。

    “此事不好办,却也并非毫无办法,若王上默许,微臣愿为王上分忧。”

    陈近南悄声对汉生说了许久,汉生侧耳倾听。

    “这你容孤考虑一番。”

    听完以后,汉生顿了顿,拿茶碗盖拨弄着茶杯内的茶,沉吟道。

    “这是自然,新东西总费些思量,臣下才疏学浅,此计虽不完善,却是臣目前所能想出的最快见效的法子。”陈近南道。

    “孤知道了,改日再来喝你的茶。”

    说着,在陈近南恭敬道别后,汉生风风火火回了王宫,直奔上书房,从御案下找出那份藏了许久的帛信,在手中反复掂量。

    推恩令。

    一张帛信简简单单百字余,汉生几乎倒背如流。

    犹豫良久,汉生又将帛信收起。

    “罢了。晚几十年便晚几十年吧。”

    在原处藏好帛信以后,汉生继续批阅御案上每日都一样的、堆积如山的奏折。

    -—-—-—-—-—-—-—-—-—-—-—-—

    年稷尧盯着第一幅壁画看了足足三个时辰,静立不动。

    暗红色的灯光昏暗飘摇,看久了眼睛其实会很吃力。

    她既没有离开这幅壁画,也没有动身去看另外一幅壁画。

    就这样死死地,如同呆滞一般,看着眼前的壁画,看着天上的人与地上的人。

    人死如灯灭,灵魂若存,又将前往何处?

    若不在人间,在哪?

    天上?地下?

    盯着这幅壁画看着看着,年稷尧忽然感觉到一种脉动,仿佛整个北戎陵墓便是在呼吸,那是一种极为有规律却又平稳的起伏。

    是什么?

    是死去的魂安歇的声音吗?

    她细细感受,试着将自己与整个北戎十三陵融为一体,感受它的气息。

    天上人,地下人,唯独地上无人,只有空旷的城墙与高台,一如既往,过去与未来都不会变。

    北戎十三陵中,那股带有死尸味的腐朽沉闷空气中,更携带着一股平静的气息。

    尽管这平静很脆弱,少有响动便会打破。

    年稷尧干脆闭上眼,将自己的呼吸也放慢,意识全部用于感知那一丝脉动与若有似无的呼吸。

    滴答,滴答。

    极其轻微却清脆的声音传入年稷尧的耳中。

    仿佛鲜血滴落的声音在流逝,又仿佛雨水滋润大地在催生。

    死亡,似乎是为了证明,生命曾经鲜活的轨迹。

    那些魂灵,仿佛从未离开过,只是在世间静静寻找,无声静默地等待着,注视着一切新生的鲜活生命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

    既然身死如灯灭,为何要有陵墓?

    镇墓湿奴肉身鲜活如生前,为何不可算作生人?

    姜尪在北戎陵中死朽千年,为何可以重得肉身?

    何谓死?何谓生?

    生死之门在何处?

    或归天门,或归地府。

    迷失肉身的魂魄,总要有一处安放。

    年稷尧猛然睁开眼,双手微微颤抖,心跳如擂鼓。

    滴答,滴答,滴答。

    声音仍在继续。

    姜尪的肉身已经全部消失。

    包括那一层还不算难看的皮囊,这三个时辰内像是被轻风吹起一般,迎刃而上被铁钉与尖刀划得四分五裂,消散化为无形,化在风中不知流向何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