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老寿星吃砒霜-第2/3页
怎么看都跟贪腐县令扯不上关系吧?
“他总不会隐姓埋名参加科举,然后考中进士后被外放做了县令吧?”花锦鸢皱着眉头,户籍造假在现代都时有发生,更不用说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
但一般平民或许还能造假,可郑贵妃的侄儿却绝不可能。
县试乡试需回原籍,会试则要进京,两地官员上至主考官,下至守门衙役,怎么可能一个人都不认得他?
仙草却笑得见牙不见眼,“小姐您啊,只猜对了一半。”
“一半?”花锦鸢好奇道,“哪一半?”
“自然是隐姓埋名这一半!只不过他不是去参加科举,而是去做官。”
至于为什么没参加科举?
原因就很朴实。
单纯的只是因为这位郑公子实在太不擅长读书。
他走了郑家的资源,恩荫进了国子监,原本可以不经科举直接做官,只需从国子监顺利“毕业”即可。
然而,可怜郑公子头悬梁针刺骨,力气没少用,办法没少使,偏偏就是回回考试都吊车尾,死活就是过不了国子监的“毕业”考核。
垫底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个藏拙找补的机会都没给郑氏留。
于是,他一气之下,又或者是因为无颜留在京城,便小包袱一卷,游学去了。
行至江南道时,偶遇一位正在赴任途中的故人,便结伴而行。
那故人刚刚高中,却没能如愿留在京城,只得了七品县令的官职,遗憾离京。
郑公子想做官,想找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做官,离那个让他备受耻辱的京城远远的。
而这故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不惜一切留在京城,结果却被一纸调令逼得远走他乡。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郑公子拿了故人的官印,顶着故人的名字,开开心心做县令去了。
他深信只要他做出一番成就,到时候冒名顶替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自有郑氏替他抹平。
做不出成就,那平庸无能的也不是他,他大可将名字还给故人,脱下马甲做回郑公子,继续找别的路子。
可进可退,可把他聪明坏了!
至于贪腐,事实上,在案发之前,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在贪腐。
县里的乡绅富商给他送银子,送美人,送奇珍异宝,他照单全收,就像以往在族中收取门客供奉时一样。
不都是别人给他送钱吗?
有什么不一样?
有所求?收了银子就要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