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杨彦迪



  这次的冲突对峙最终以平埔番主动撤回森林深处而结束。

  被救下的陈泰被第一时间送往鸡笼港百户所汇报煤矿的事情。

  裘邵武一边飞马派人向邱世宁汇报此处的事情,一面严令加强巡逻警戒,防止平埔番突然袭击。

  又过了一日,巡逻队在巡逻时遇到了逃出生天的刘二狗,像陈泰一样他被第一时间送回了鸡笼港。

  在鸡笼港简单处理了下伤口后,陈泰和刘二狗在鸡笼百户所安排下,跟随郑氏的运输船驶向承天府。

  柯仪亲自听取了二人的报告,立刻找到了正在造船厂视察的郑克臧,亲自汇报了此事。

  “煤炭的藏量和质量都不好确定吗?”

  郑克臧斜坐上首,温声开口问道。

  柯仪沉吟片刻,拱拱手道:

  “藏量的话,据在现场的弟兄说,在地上就能捡到煤炭,储量应该很丰富,就是质量确实不好判断。”

  郑克臧点点头,“这点很重要,咱们东宁的造船、冶铁都需要大量煤炭,以往咱们没有煤炭只能靠买别人的,很容易被卡脖子。”

  他思索了一下,继续道:

  “死了的那几个北镇抚司的小校,让裘邵武和对方交涉,把尸体要回来,另外,在冲突中阵亡的神机镇士兵,嘱咐他们足额补偿。”

  柯仪点点头表示记下了,见郑克臧没提后续如何,他主动试探地问道:

  “不知是否需要准备对平埔番用兵?”

  郑克臧斜眼瞥了柯仪一下,摇摇头道:“还不到时候。”

  柯仪心中一凛,暗骂自己多嘴,老老实实地躬身一礼退走。

  发现煤矿是件大事,尽管郑克臧也想尽快将其收入自家手中,但现在确实并非和土番开战的好时机。

  一来如今是秋收,大量人力都服务在粮食生产上。

  二来,前几日他收到陈绳武的密报,原礼武镇总兵官杨彦迪派人前来联系请求归顺。

  昨日杨彦迪又派人禀告说他从鞑子手中光复了琼州府的感恩县。

  让郑克臧哭笑不得,一方面为杨彦迪的自作主张而无奈气愤,另一方面,杨彦迪意外地攻下了感恩县城,郑克臧不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

  杨彦迪此人原是郑成功的部将,后来郑经继位,封其为礼武镇总兵官。

  前年,清军攻占了杨彦迪驻守的龙门岛,被击败后的杨彦迪心灰意懒,觉得恢复明朝无望。

  遂同副将黄进以及高、廉、雷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人率部三千余人、战舰五十余艘逃往广南国的沱瀼港(今岘港),请求贤主阮福濒给予庇护。

  阮福濒对他多有猜忌,将杨部安置到了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真腊的东浦之地(胡志明)。

  杨彦迪带领部下在此处驻守,并大肆发展贸易、城镇,倒是弄得欣欣向荣。

  而海盗出身的杨彦迪在有了一个安稳的后方后,立马重操旧业。

  他心中仍然残存着反清复明的心愿,他将劫掠目标选定为清廷掌控力最薄弱的琼州府(海南岛)。

  于是从永历三十三年(1679)开始,每逢春秋季,杨彦迪都会点齐兵马,跟琼州府的绿营做过一场。

  第一年分巡雷琼兵备道组织岛上的绿营进行了抵抗,却被杨彦迪部摧枯拉朽般地击败,掳掠上千人口而还。

  自此之后,绿营兵就做了缩头乌龟,恰逢三藩之乱的关键时期,广东也无力援助。

  以致海南岛上近几年传唱着“杨贼来,绿营退”的童谣。

  但杨彦迪也很无奈,掳掠来的人口不敢运回广南,他怕进一步加深阮主的猜忌。

  于是每次劫掠人口后,杨彦迪都派人联络人质的家人们来赎人,倒是发展成了一门绑票生意。

  但随着三藩之乱逐渐走向尾声,清廷在广东恢复了统治,杨彦迪的日子便越发难过起来。

  今年五月份清廷正式申饬广南国,指责他们收留前明余孽,放任杨彦迪劫掠琼州。

  阮主接到申饬后,立马派遣亲信大臣前去查处此事。

  杨彦迪提前接到消息,害怕阮主会对自己动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