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四公子及名将(4)-第4/6页



 冯谖再对田文说:“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于是齐湣王将宗庙立于薛地(立宗庙于薛)。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些走掉的门客听说田文重新当上了相国,又来投奔他。田文很恼火,对冯谖说:“我失势的时候,他们不帮助我,都溜了。多亏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担任相国。他们有什么脸再来见我呢?如果谁再来见我,我就唾他的脸,骂他一顿。”冯谖说:“公子大可不必这样做。您做相国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赌气,把宾客赶走了,那样谁还给您办事呐?不如还像当初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也显得您的度量大。”田文说:“先生的话,我敢不听吗?”

 田文在齐担任相国数十年,没有任何的大小灾祸,都是出自于冯谖的计策和谋略。

 鸡鸣狗盗

 当时,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

 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客自告奋勇“替君解难”,学狗打洞,钻进了秦昭襄王藏宝物的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最终,秦昭襄王听从妃子的劝说,同意放孟尝君回国。[15]

 孟尝君被释放后,担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隐姓埋名、星夜兼程出关。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这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

 身材矮小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封地武城

 赵王把武城封给田文。田文在他的门客中挑选了一些人去担任武城守吏,并对他们说:“俗语不是说‘借来的车子就使劲跑,借来的衣服披在外面’吗?”他们都说:“有这样的说法”。田文说:“我觉得这话不对。那借来的衣服和车子,若不是亲友的就是兄弟的。赶着亲友的车子使劲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现在赵王把武城封给我。希望你们去后,不要砍伐树木,不要破坏房屋,谨慎从事,让赵王了解我善于治理。这样,我们才可以完全能管理好武城。”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历史评价

 公孙戍曾:“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

 曹植:“若夫田文、无忌之畴,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轹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