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一佛僧佛心念佛行-第3/4页





        杨璥又布了一套中阶的御灵阵法,灵石也换成了中阶,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因为有了老褚的前车之鉴,杨璥也不得不动用了鼎阳珠,看着依旧毫无动静的念慈和法身,杨璥陷入了深思。法身的凝结必然是要用到灵力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法身的凝结对于灵气的需求并不高,或者说,他提供的灵气还不够。

        杨璥不知道自己此番举动对念慈有什么干扰,于是不在妄动,只见念慈身体缓慢飘向天空,偌大的菩萨法身,一手托净瓶,一手托念慈,繁琐低吟的梵音不在诉念,念慈睁开眼来,望向杨璥,明亮的眸子,仿佛将他一眼望穿,骇的杨璥后退一步,那眉毛处有淡淡金色,那眼睛充满无尽怜悯,此番形象却有无尽庄严,看不透,摸不到。

        脱凡去尘,杨璥骇的也正是如此,既然感知不到,那必然是入灵无疑了。

        修真自我我自真,万般虚妄探真明。

        人间无我我自存,何来世人愁我身。

        “杨公子,念慈

        (本章未完,请翻页)

        破金身,已入般若境,只是佛法无边,念慈学术不精,未能参破杨公子刚才所问,还望见谅。”念慈从菩萨手中悠悠而下,法身如云烟散去,合十而道。

        杨璥抬脚,将刚才退出的半步补齐,作揖道“恭喜念慈师兄了,我身边的人都道我杨璥是个福星,看来此言又多了一份见证……”,杨璥话没说完,却惊的一旁的小六瞪大眼睛看着杨璥,心道:什么福星,明明是泼皮好吧。“这后面的路怕是要麻烦念慈师兄帮衬一番了。”

        小六咬了咬嘴唇,心道:果然,还是自己认识的公子。

        念慈笑了笑,“这是自然,若是没有杨师弟,我入般若境怕是不知何日了。

        佛家修行,从沙弥做起,须得净心,入禅定,破除他念,不与人间烟火,才能守清规戒律,持八戒。在此过程中,结合佛家心法,感受气感,先气走身,薄发后而炼体,与其他修真者不同得是,佛门先修心,再修身,称初禅境。然而佛门弟子破境相较普通修真者时间过于长了,又被戏称老禅境。

        有太多的和尚困于老禅境迟迟不能破境,大多在寺院中寻个差事,终其一生,但是还俗的也有很多。

        能入初禅境,便是有了一些基本的保命手段,于是许多僧人便寻求入世,持衣钵成为世间行走的头陀,也称化缘。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渡有缘人,倡众生平等。

        可滚滚红尘,人世间诸多诱惑,渡己尚且不易,更何况渡他人。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圣人且离不开贪嗔痴三种最根本的烦恼,妄论佛家却想剥离,使众生摆脱三者带来的痛苦,最后遁入空门,用佛家的大悲大悯的包容之心,用断舍离的方式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在杨璥目前看来,实在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所以初禅境后,就是修罗境,这一境便是见众生。实力大约对应到其他修真者的离合境和通幽境。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佛家修行实在不像普通修真者那样明确,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罗汉金身,遇到这样的和尚,能跑多远跑多远吧,这可以说是已经碰到了般若境的门槛了,相当于半步入灵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