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临战易帅,旧岁木匣稳局势(下)-第2/3页





        当年,刘昌祚所率的泾原军和高遵裕所率的环庆两军合军西进,约定合力攻下灵州城。怎料,如期到达夏境内的泾原军却迟迟等不来环庆军。

        无奈之下,刘昌祚只好孤军深入,本已经攻到防备松懈的灵州城下,几乎就要破城而入。可那时,宋军却收到了高遵裕的军令,称其正与夏和谈,灵州即将不战而胜,命泾原军停止攻城。

        胜利在望,却只能功亏一篑,给了夏人喘息之机。

        刘昌祚只能领命驻扎在原地,等待时机,却立马又被高遵裕一封救援令调去了三十里外,到达后,并未发现夏军踪迹。

        高遵裕一边责怪刘昌祚救援来迟,一边上书朝廷,称刘贻误战机,致使兵败!

        好一个高衙内!好一个太皇太后的叔父!可真有皇室宗亲的体面!

        “此是前朝旧事了,且高公已经故去,就算为了太皇太后的体面,也不该弄得满城风雨”前排的李枢相眯着眼睛,对官家禀到。

        “高公之过可不提,可这刘昌祚家人及其旧部需得安抚,还有那高运卿高侍郎此时若是去庆州,总归有些不得军心吧!”梁陌知道追究一个故去之人的过失并无意义,也知道任羽带回刘晗的目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旧事不提,安抚之事交由兵部和章相处理。”哲宗瞧了瞧邓璋,又道:

        “这庆州,高侍郎是去不得了,速将召他回。”

        “官家可以再择其他良将赶往庆州!”  知道此时若坚持高运卿去代替章楶已经行不通,只能换人,邓璋赶忙接到。

        “战场千变万化,临阵换帅实为大忌,邓尚书该当知晓!”梁陌抢了一句。

        哲宗却没有搭二人的话茬,而是问旁边的刘瑗:

        “章经略的陈情书和宁清侯爷的书信可交于中书省?”

        “回官家,已转交中书阅。”

        哲宗便问章惇道:

        “那章相,你说说,章经略发于便民卫的钱财可有挪用军资?”

        “回官家,据章经略的陈情书和宁清侯的密信所言,章经略设立边民卫减少了军队因戍边而产生的军资支出,其发放于便民卫的钱财皆来源于这节省的军资,军中的监军亦是如此说辞。”章惇只是据实回话,并未再有袒护章楶之言。

        “好!既然边民卫是确于边境有利,又未挪用军资,且眼下战事吃紧,这庆州的主帅还叫他章楶做吧,一切功过,战后再论!”

        好官家!懂得直戳要害,用戴罪立功稳了军心,也堵了悠悠之口。

        隔日,任羽护送刘晗回尹水川,而与他一同出发的还有自请降职高运卿,这依仗门楣和邓尚书庇佑而登入朝堂,坐上侍郎之职的高家义子,选择了远离宗族和恩师,他要去边境,寻找他的一方天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