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外异动,孟远深夜临受命-第2/4页





        “宁清候认为,辽亦有此意吗?”哲宗依然眉眼未动。

        “宣仁太后  升遐,辽使团官文说来慰问,臣私以为,辽此次来使,试探居多。”孟远起身拱手,低首正面宗哲。

        “况且据臣所知,自耶律宗真后,辽国力日下,大有停战修养之意,且今辽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负,应不屑被动配合夏与我大宋开战。”孟远直身又补充到。

        话音一落孟远意识到,即使刚刚无意间提起“宣仁太后”四字,这位喜怒难形与色的官家依然在眼底微微泛起了一丝刻意的躲避。

        对于此,孟远心底有数。元佑年间,垂拱殿上,那与当今圣上仅仅一帘之隔的高太皇太后用九年的时间将这帘后的影子遮盖了哲宗的整个年少青春,更在殡天之后将这影子留在前朝,留在后宫,留在哲宗心里,好似鬼魅,或永远不会散去。

        “宁清候高见,我会命鸿胪寺严防仪典纰漏,命禁军加强戒备,你需在暗处盯紧使团居处所四方会馆的动静。”哲宗的一番交代方才拽回了孟远的神思。

        “臣领旨!”好在官家所虑和他无异。

        “现在还有一件更紧急的事,吕卿明日将要秘密抵京。”哲宗挺了挺身道。

        两月前,哲宗已经力排知谏院言官和旧党官员的众议,任被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的吕惠卿为巡察使,察访熙宁年间青苗法实行的效果和利弊。比起西夏,朝堂之上旧党对于废青苗的固守和党争的暗流漩涡更让年轻的官家忧心。

        与夏一战,只是时机,而朝堂诡谲,足以拖垮一切抱负。

        “是,吕副使此次能顺利返京,已是不易,我明日就在城内接应。”孟远接过圣命。

        “吕卿在秘信中说明他已经将访察的实录交由亲信护送接应,明日他与亲信会乔装作互不相识的商人,在州北瓦子内等待接应。”

        “吕副使周全谋划,瓦舍内人多眼杂,容易接应,而他本人与亲信同在州北瓦子内,即使旧党能猜到访察实录不在他身上,也定以为吕副使已将实录交他人,于别处呈交官家,不会料到实录依然在瓦舍中”。

        “即使能料到,以宁清候的过人谋略,也定能顺利在杂乱中悄无声息地接实录,护吕卿!”哲宗的语气中充满了信任,还有一丝丝的告诫。

        “臣不敢辱命!”孟远正色地向哲宗拱手道。

        “你总是让人放心的,去见你姐姐吧!”哲宗舒了一口气,唤来了掌灯内侍。

        “夜已深,外臣不便入后宫,不若改日向娘娘请安。”孟远有些惶恐,数次从宫门口到文德殿的路上,他都在想能否问及家姐孟皇后,但是面见圣上的时候,他依然不敢提及。

        因为他知道,从几年前宣仁太后钦点家姐为后的那一刻起,家姐就已经是高太皇太后留给哲宗那影子的一部分,一天为皇后,便一刻也不能挣脱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