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墨者第一十七代巨子
“没错!就是传国玉玺!自墨家圣物被秦王所得之后,墨者一脉,也失去了参详此件圣物中隐藏秘密的机会。也是在这位大贤消失之后,墨者一脉失去核心。在秦王刻意离间的情况,墨家再次分裂为三派,后世称之为秦墨、汉墨、楚墨。顾名思义,在接下来的秦王朝的崩溃,以及楚汉之争中,三派墨者分别为秦王朝、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效力。最终,秦墨和楚墨相继失败,随着汉军的胜出,汉墨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总体而言,墨家的分裂及后续数十年的征战,令墨家元气大伤,不得不与儒、兵、法等各家共事,共治汉家天下,推行墨者学说。”
“不对啊!史官有云,墨者消亡于秦末汉初之际啊?”何咸疑问道。
老者摇摇头道:“事实上,墨者并未消亡,它的衰弱,也不在汉初,而是在汉武帝时代。大汉皇室联合儒家突然发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动,沉重打击了以墨家为首的诸子百家的力量。自武帝后,墨家就此消失在世人眼前。为磨灭墨家对汉朝的功绩,武帝与儒家合谋,一方面不惜修改史实,生生将墨家“灭亡”的时间提前到了秦朝;另一方面对墨者坚决奉行铁血政策进行清剿。与墨者之间的小规模流血事件时有发生,但均隐于世人眼皮底下。自汉武帝后几百年间,墨者传承不断,甚至不惜改头换面,放弃墨者的旗号,以其他各种名目出现,始终执著于他们那个大义的理想。数百年的隐世,让百姓以为墨者已经消散于历史之中。”
想不到墨者还有如此的秘辛,何咸和赵云听了老者的讲述,不甚唏嘘。忽然间,何咸想到了另一个神秘的组织:君子堂,便出言询问。
”这君子堂便是儒家学派中最强硬的一脉,追杀墨者为首的诸子百家余孽的工作,便一直由他们来承担!君子堂的核心成员皆为儒家最优秀的人,或隐匿于山野,或潜藏于庙堂,他们的身份都是极为保密的,从不公开!“
”汝南袁氏可为君子堂的成员?“何咸紧接着问道。
老者略一思忖,回答道:“汝南袁氏专攻四书五经中《易经》,乃最纯正的儒学大家。自袁良而下,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其卧雪堂更是号称天下袁氏第一门。袁氏,确实极有可能是君子堂的成员,若是,则必定是领袖级别!只可惜,老朽这边也没有什么证据可以作证!”
何咸点点头,虽然老者说的也是猜测,但是却印证了不少何咸心中的猜想!最起码,君子堂的身份已经被揭开。而袁氏,根据何咸的猜想,八九不离十是君子堂的高层!
“那这个祥云玉块,和墨者又有何关系?”何咸指着老者手中的玉块问道。
“事实上,这个祥云玉块,就是传国玉玺的一部分!“
”什么?!“何咸和赵云齐声惊呼,两人都难以置信这个事实。
”想当初我墨者第一十七代巨子王莽,卧薪尝胆、韬光养晦……“
”等一下,您说的王莽,可是那篡汉之立的外戚王莽,王巨君?“何咸打断老者问道。
”然也!王莽乃墨者行会第一十七代巨子!“
何咸闻言,彻底凌乱。
篡汉立新的王莽在中国的历史上,绝对是一名另类的存在。有人揣测王莽是一名”穿越者“,因为早在公元初年,王莽就试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其一,他改革田制,将天下间所有的田地都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给百姓。像不像后世的土地政策?其二,他改“奴婢”为私属,不能买卖。也就是说禁止买卖人口。其三,他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由政府统一经营,防止资本家的兼并和农民遭受重利盘剥,并且扶助小商人的经营,用来救济农民。其四,他将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并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像不像极了一名后世的愤青,屌丝青年?
现在眼前的老者竟然说王莽是墨者的巨子?
墨者,崇尚的理念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和节葬,仔细想来,倒是也和王莽提出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大核心思想,有颇多重合之处。或许,王莽的理念,也正是墨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善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