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第3/4页
要知道,在农村,不论哪个儿女,敢和亲妈动手,那时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其严重后果,比和父亲动手要严重得多得多。
人生第一次被年幼的儿子威胁,妈妈很受震动。因为她打他的时候,他也只是跑,从来没有说要顶嘴更别说还手了,却因为姐姐被打反抗亲妈,还和她对打,终于让她开始反思自己。
不得不承认,她妈妈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很懂得权衡利弊,一发现自己在家里的统治力下降,就马上反思自己。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使用过暴力。
末宸记弟弟一辈子的好,都是因为这件事。
后来她长大了,旧事重提,弟弟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妈妈因为总动手打他们的事,向她和弟弟道歉,并每次提起,都愧疚不已。
末宸很容易地原谅了她,并不是因为宽宏大量,而是她知道,她所受得教育,所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
就像她小时候挨的打,比自己要多得多,但真正让她愤恨的,是外婆口不遮掩的辱骂。
所以对她来说,辱骂比殴打更伤人,所以她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儿女,生气了就打他们,而不是破口大骂。
这种暴力和折辱,伴随着贫困煎熬的生活,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骨髓里。即便想要改变,也无从改起。
相比来说,她奶奶这样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的,是个绝对的少数。
而她之所以不打骂儿女的原因,却是因为生母早逝。自己是由父亲和兄弟养大的。
父亲的繁忙,兄长的寡言沉默,让她有了一个非常平和的成长经历,以至于她居然没有继承到这种基因。
等到结婚之后,除了被婆婆刁难了半年之外,就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来自家庭内部的纷争。
这导致她对儿媳妇们殴打孙子孙女的行为非常不赞成。
但是,她又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妇人。因为觉得没有哪个媳妇会喜欢婆婆管自己的私事,所以从来不对儿子媳妇的小家庭插手。
同样的,他们管教孩子的事,也就没有了她置喙的余地。
因为仅有的几次阻拦,除了当时解救了孙子之外,后果不过是让媳妇背过她之后,把孙子孙女们打得更狠。
这也是为什么一看见末宸哭,她就下意识地认为,她又挨打了的原因。
末宸好不容易才擦干了眼泪,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挨打。
奶奶却不相信,很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挎着篮子走了,不多一会儿又回来,从衣兜里面掏出两个桔子,塞进她手里,说:“赶快吃,吃完把手洗了,再漱漱口,别让人发现了。”
不是她小气,而是孙辈多,桔子就那么几个,给了这个没给那个,会被媳妇埋怨偏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