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第2/4页





        老先生一说完,下面的女子就开始交头接耳了,这个“静”要怎么画呀?

        余英也在思考着,“静”要怎么才能画出来?

        他想起前世,读过很多古代大家写的诗,很多是表现“静”的。

        比如说:雨过林峦静,风回池阁凉。

        又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读诗读词,可以通过字面意思去体会意境,但是真要把这些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通过水墨画出来却不太容易。

        如果只是画一副山水,你又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静,“静”怎样通过水墨反应出来呢?

        余英思考了好久,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一首诗。

        通过一中午的酝酿,下午女子们就开始画自己心中想到的那幅画了。

        画好了就交给老者点评。

        余英全神贯注地画了一幅。她自我感觉还可以,挺满意的。所以就交给老者了。

        在她之前有好些女子已经将自己的画交上去了。

        等所有的人都交完了,老先生开始对每一幅画进行点评。

        很多女子果然像余英开始想的那样,画了山水画,静静的山石在画面上。也有的人画了花草,还有人画了休憩的人物。

        老先生边看边评价。但能看出并没有特别得符合题意。

        突然,一幅画被老先生拿到,他看了看那幅画的内容,然后看了看上面的题字,突然有一点激动,手都有点微微颤动起来。

        “大家来看一下这一副。”老先生激动的声音立即吸引了女子们的注意。

        老先生把画挂起来,自己凑到那幅画面前仔细地又端详了一遍。

        然后他对下面的人说:“你们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画面上是一艘泊在岸边的小舟,舟上上有一个撑船的竹竿,竹竿上有一只鸟停在上面。其他地方还画了一些水草之类的植物。

        整个画面留白比较多。

        好些女子看了都摇了摇头,没看懂。

        余英看到老者拿出的那幅画,正是自己画的。

        老者提示说:“这幅画的名字叫野渡无人,大家再体会体会。”

        原来余英选的是“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

        其他人如果按这句诗画这幅画的话,一般都只会画一只空舟横在岸边。

        但余英别出心裁得在那个撑船的竹竿上画了一只鸟。

        这只鸟恰恰就是点睛之笔。

        老先生捋捋白胡子,给大家分析:“大家知道鸟儿都比较机警,只要有人走近的话,就会立即飞走。那只鸟现在还那么悠闲地站在竹篙上,就说明什么?周围确实无人。所以这个立意非常之巧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