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处女作-第2/2页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曾看过的一篇文章《成长》,作者自喻“我是一粒很小很小,很丑很丑的花籽”,它抓住一声轻轻地呼唤,挺出地面努力长大。这就是他成长的足迹,终点是一朵美丽的“牡丹”。而杨明辉则是一粒平凡的小石子,没人注意随意躺着的一粒小石子,黑夜太漫长,他默默努力着,看不到一点黎明前的曙光。他这颗五彩的雨花石终会被人遗忘的。
以心点灯,以雪为路,以笔代脚,孤独而幸福的走自己的路。这是杨明辉走上文学路后一直恪守的一句话,现在他孤独了,但不幸福。如果没有小雪出现,没有遇上教改当前,没有优胜劣汰的预科班制,杨明辉的人生轨迹或许会改变,希望之光不曾熄灭。
记得新概念作文有篇文章《风中的希望》,杨明辉读后,深受感动。作者与杨明辉有着机会一样的人生轨迹,正读着初中预备班(相当于小学六年级),他是一名学习成绩并不气色由农村走向大SH的农村少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没有一个倾诉衷肠的“知己”,人人都像避瘟神一样躲着他,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他无奈地选择了文学。因为在文学这个纯净的天空里,他才会快乐。但他很不幸,文学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反倒成为被冷嘲热讽的对象,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一切希望渺茫,就像风中的希望。
本来在这风中的希望能有多少呢?一叠厚厚的文字心血被父亲撕成一条一条,那是撕心裂肺呀!作者无力的反抗那么微小苍白。在绝望的边缘,作者产生了寻死的念头,但风中的希望再次闪亮,就是他奶奶说的:“蜡烛的气息尽管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微弱,可是哪怕在多大的风里,只要它不放弃希望,顽强地燃烧着,再小的蜡烛都永远不会熄灭,永远不会,永远、永远……”
感动之余,杨明辉深刻地体会到一颗幼稚纯真的少年心,在饱经社会洪流冲击后,开始变得理智坚强。而这需要凤凰涅槃式的悲痛欲绝,希望泯灭后时光的碾磨,情感的猛烈冲击……
6月28日,“苦苦”等待了几日,终于收到那“尊贵”的十元稿费。扣除1元手续费,与同学庆祝七个油饼共计四元五角后,到手的就剩那么一点儿了。但这是自己辛勤劳动和汗水挣来的,虽少但珍贵。
7月3日,马振华老师在一斋楼道黑板上专项宣传杨明辉发表文章一事,这种鼓励杨明辉没齿难忘。
这个时候,杨明辉还是想哭,为了文学梦,他已什么都没有了,他还怕什么?他要做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哭着面对生活,不去改变流水的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