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文学梦破灭
这学期期末测试成绩出来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任小伟稳扎稳打不断提高的成绩,功劳归于他二爸——生物任老师的点拨与鼓励。
客观地来说,任老师除了笔直的身材外,甚至其貌不扬,大红鼻子,腾格尔式的发型,但他语言风趣幽默中肯,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好老师。
在生物课上,任老师时常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立足金蛋蛋银蛋蛋挑剩的土蛋蛋这样一个现实,找准定位。北大清华不要妄想,那是玉林中学的目标,我们只要把握住区域和省级重点院校就行了。你们也不要拿奥赛题来考老师,给老师难堪,说句实话老师也不会。老师的要求是能拿下中上等难度的试题就行了,而且会一道做一道,稳拿全分,保证上一本大学。”
在审题和解题思路上,任老师这样教导大家:“碰上一道难题,不要慌也不要紧张,脑袋里也不要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乱想。大家要明白出题者必有他的本意和考点,应让心沉下来,找到考点与教材基本知识点的联系,然后利用基本概念特征属性等进行解答。”
任老师声音不高,但说过的话记忆犹新,再看任小伟得分项目与脸上浮现的自信,没有人敢否定他得了任老师的真传。一时间,任老师的理论和任小伟的成功模式受到同学们崇拜与羡慕。
这是新学期预科班热议的话题,而于杨明辉来说,还有一个意外,那就是韩瑞妮进入预科班并和他成为同桌,更让他措不及防的是小芸也进入了预科班,坐她身后。这样,杨明辉和韩瑞妮的一举一动都置于小芸的眼皮底下,如芒在背,很不舒服,特不自在。
韩瑞妮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可以给你说了,其实去年期末考完试,我就觉得能进预科班,没想到和你成了同桌。”
杨明辉听了,微微笑了一下。鬼知道上天这样安排,小芸会出什么幺蛾子,小雪又会哪根神经发狂对他狂轰滥炸。
其实这学期开始,部分外县的高中班就文理分班,为迎接高考做好了准备。于是部分偏科的同学就躁动不安,向学校建议早些分班。学校以高考文理分班政策不明确为由搪塞过去,其实高中结业会考才是真实目的。高中课程这学期才能全部完成,提前文理分班,只会让更多人挂科毕业不了。
杨明辉是文理分科的积极支持者,理科打击的是他的自信心,摧残的是他脆弱的心灵。
3月4日,天空下起了入春以来第一场小雨。雨是随风潜入夜的,很美,开始的时候,夹着雪片纷飞,落到地上,马上融入大地。中午时分便是花针似的小雨丝了,眼前忽的闪过,又不见了。空气中夹着清香的泥土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但层层寒意是躲不过的,一丝一缕,像阵阵波浪,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春天来了,因为春雨的召唤,在滋润萌动的生命,虽然寒意犹在,但美好的东西是挡不住的。
这天又是历史老师新婚大喜的日子。下午,校门口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许多学生跑出去围观,羡慕不已,也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历史老师。
3月19日,文理分科政策基本明确。初步摸底有19人选择文科,精英拔尖者选择了理科。不过学校再三强调,文理暂不分班,待结业考试结束后执行。这样,杨明辉终于看到了希望,再坚持几个月,脱离预科班苦海。但眼下的问题是,他的文学梦是否坚持下去,还是备战高考?这让他很纠结与矛盾。
其实从过完年后,杨明辉内心很清楚。十八岁的他意味着成年,意味着责任的担当与成熟。从高一开始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他所追求的文学给他带来了什么?成绩怎样?这都是他的伤疤。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是没有底气的,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执著。但他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小雪,难道高中毕业自己真的回家当农民,带上小雪吃苦,修地球?就算小雪愿意,自己心甘吗?该怎样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弃一方是必然的。
抉择是痛苦的,还有缓冲的余地。杨明辉趁未正式分班之前,侧重在文科上时间的投入,理科只是象征性的确保会考过关即可。但外语这门主课他还是不敢放松,以写日记的形式加强锻炼,提高写作水平。他暗下着决心,一定要坚持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