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汇丰也缺钱(7K大章,求订阅~)-第2/6页





    但事实证明,郑佳纯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又是错误的,郭家内部确实是是说不上有多团结,但在支持他们收购永安集团的那一小撮人当中,没有领头的,只是游兵散勇,再加上郑佳纯本身对他们的不重视,这就导致了郭家想要保住永安集团的人最终将这些人重新笼络到了一起。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当时郑佳纯虽然没有获得永安集团郭家的支持,但却拿到了永安集团第二大股东新加坡华侨银行在永安集团25%的股份!

    顺带要说一声,此时的永安集团只是外界对永安的称呼,但此时真正的永安集团的上市旗舰公司全称是叫做永安人寿集团。

    等到了84年的时候,永安人寿集团才改名为永安集团!

    至于新加坡的华侨银行之所以能够成为永安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因为在74年的时候,永安集团想要扩展他们在海外的联系,所以与新加坡华侨银行进行了换股,换股后,新加坡华侨银行持有永安人寿集团25%的股份。

    在83年的时候,郭家第二代掌舵人郭琳珊去世,郭琳褒长子郭志全接任永安集团,让永安集团进入了第三代掌舵时期。

    在这时期,永安集团的业务,主要是人寿水火保险、证券投资、金融期货、银行及旗下永安公司经营的百货业。

    然而,在这些业务中,除了百货业尚算可以之外,其余的金融期货、保险、银行等,糊里糊涂地亏去不少。

    后世就有评论指出:“永安集团的经营,可以用‘不做更好’来形容。因为做少蚀少,不做,将资金存放银行生息,或买入汇丰、置地的股票生息,比尝试这样尝试那样,头头碰着黑要好得多。”

    这就像后世说那些富二代们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富二代老老实实的做一个纨绔,其实家中资产是怎么也不可能败光的,怕就怕有些富二代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总想证明自己比自己的老子强,结果落得个败家的名声。

    永安集团的各项业务中,要算永安银行经营的银行业表现最差。

    永安银行虽然历史悠久,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香江经济蓬勃发展之时,并未能积极适应,壮大自己,故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不仅如此,踏入80年代的时候,永安银行在郭志全的胞弟、出任银行副主席兼总经理的郭志框的经营下,亏损日益严重,问题丛生。

    等到了80年代香江银行业再一次挤提风潮的时候,永安银行也没有幸免于难。

    到了1985年7月,永安银行要求股东供股,集资了1.2亿港元。

    由于小股东拒绝供股,永安集团持有永安银行的股权从51%增加到76%。

    但不到两个月,即1985年8月底,核算师发现永安银行出现庞大的亏损。

    年底,港府遂邀请恒生银行注资接管该银行,始发现永安银行的全部资严及供股所得的1.2亿港元已全部亏清,放出的贷款中有九成是坏账,其中包括银行副主席郭志框以500万港元抵押借去的7200万港元。

    而郭志框已在永安银行出事前数月因患癌症在北美去世,有关贷款已无法追回。

    最后让恒生银行进入永安银行,代替郭家成为了永安银行的最大股东。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华侨银行不再看好永安集团的发展,于是将自己手中在永安集团的股份卖给了郑佳纯,这也让郑佳纯有了收购永安集团的信心!

    楚欢讲道:“既然你已经完成了与北美郭家的联系,那么接下来与新加坡华侨银行的联系就交给你了,如果我们能够拿到新加坡华侨银行在永安集团的25%的股份,那么我们就可以双管齐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