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返老还童-第2/3页
后来,天下大旱。在这灾荒之年,偏又发生了战乱,真乃是天灾人祸,集于一处。为了活命,许多人便从四面八方携儿带女逃荒避难来到秦州地界,就连这偏僻的金家寨也住满了人。人一增多,生活就不能自给,牡丹除了把她积攒的粮食、财物周济那些穷苦人,还劝说大家要开荒种地。大伙自然是万分乐意,感谢不尽。可是,这偌大的一片荒地,光凭人力开垦确实困难。这些逃难之人除了两肩挑一张嘴巴外,那有钱财去买耕牛?况且经过战乱,耕牛短缺,即使有钱也难买得到。每天干到黑,人们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看到这种情况,牡丹心中着急,便央告金童,要他再想想办法。金童之心,也何尝不是如此?经牡丹一提,便邹着眉头说:“要办这件事,就得上蓬莱岛做小偷,如能弄到一点如意水的话,这问题就好解决。上次为弄桃花,我在乾坤岛就做了一次贼。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况神仙中人,个个神妙莫测,道行非常,每有举动,谁都清楚,这次恐怕就不好办了。”牡丹听了此话,也不好再催逼他,只是低头不语,苦思良策。金童沉思一阵,便鼓起勇气说:“你也不要如此愁苦。我一来看见大家劳作艰辛,心中不忍;二来也不使你作难,只能冒险再上一次蓬莱岛碰碰运气。”说到这里,他把眼光转向牡丹,征求她的意见。牡丹默不作声,思考半响,确是心如潮涌:“要是天随人愿,机缘凑巧,他此行也许能盗来如意水。要是那样,可真是烧了长香。然而神仙中人个个道妙莫测,论起他的一点微渺道术,想要盗宝,实是千难万难,危险重重。况神规仙律,比凡间更为严酷,一旦被其发觉,那后果......”她真不敢往下想了。可要是没有耕牛,肯定会饿死很多人,怎么办?她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前想后,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含泪点头,同意他再冒一次险。临行时,她又千叮咛、万嘱咐,细心扎咐一番,方才洒泪作别,打发上路。
事情的发展比他们想象的最容易的方案还省事得多,天刚擦黑,金童便满载而归。他告诉牡丹,说按第一套方案,找到好些的吕师父把情况一说,便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个非常精致的白玉瓶,递给牡丹说:“此就是仙家神物‘八宝如意水’。有了它,咱们需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牡丹听了,万分欢喜,便收拾好瓶子,准备晚餐为金童接风洗尘。饭后夫妻二人便乘着夜深人静忙乎起来。
按吕师交待,金童使出手端,采齐五岳山尖之土、三江源头之水,和成泥团,然后夫妻二人便专心捏起小泥牛来。
捏呀捏,一直捏到天放亮,也不知捏了多少。金童见差不多了,便从牡丹手里要过玉瓶,用杨柳枝儿溅了一点,凭空洒去。顷刻间,那些泥牛都眨动眼睛、转动身儿,狂长起来。只一会儿工夫,小泥牛都变成活蹦乱跳的大牛,个个扬起四蹄,哞哞高叫,跑向绿草地,啃吃青草------
人们一早起来,听见牛叫,看到漫山遍野的牛儿,以为是老天赐予的神物人人以手加额,跪拜上苍;个个欢喜非常,连声称奇。把它们牵来耕地,居然顺顺服服,乖巧异常。此事一传出,那些无牛之人,纷纷赶赴金家寨,乞求神牛。金童牡丹又暗中做些手段,直到大家心满意足方才住手。
有了耕牛,节约出许多劳力去干别的生计,从而使这些无处容身的逃难者都有了舒心的安乐窝。不足几年,家家都成了粮满仓、衣满箱的殷实户。人多了自然良莠不齐,日子一好过,有些人便生出贪心,要干坏事。不知有个叫什么名字的坏人,窥见牡丹的倾国姿色,起了歹意,心想若能把她献给皇上,赏他一个太师爷的官儿肯定是十拿九稳。他便请人暗地里画了一幅牡丹的肖像,揣上赶赴京城,面见皇上,把牡丹的美貌才华添油加醋地讲说一遍,然后又呈上肖像请皇上过目。这皇帝也是个混账东西,他治理国家没有半点门儿,可对吃喝玩乐、寻花问柳却很感兴趣。听了此人之言,心中便有些痒痒;再看了牡丹画像,高兴得手舞足蹈,把献美之人官封太师,命其用些计谋把牡丹弄近皇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