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婚后-第2/10页
好几回,王妈买回来了,都会念叨比肉价还贵了。
四九城的猪肉价格,这么多年的都没太大变,一斤都在八毛和一块钱之间。
也就是说,在东北一斤才不到一毛钱的干蘑菇,到了北京翻了十倍。
别人都会以为,像许家这样的条件,许俊生指定从小不缺钱,父母给,爷爷额外还会给一份,事实也的确如此。
但许俊生没觉得自己不缺钱,他是比别人强,但在很多时候,也还是缺钱的,比如早在上高三的时候,他就想买一台三洋的录放机了,但问了爸妈,问了爷爷,还跟哥哥张口了,没一个人肯掏钱。
他因此常常想,要是自个儿有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过上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好日子啦。
既然干蘑菇的差价那么多,倒不如运到北京,转手一卖,至少一斤也能赚五毛钱吧,一千斤就是五百块了。
至于干蘑菇怎么收,怎么运回来,到了北京卖给谁,那时他统统都没想,就这么一门心思的,想通过这个赚钱。
甚至,第一笔一千斤赚的钱,如何花他都想好了,那指定是第一时间买个录放机。
许俊生现在参加工作了,想法自然比以前周全了,“雨珍,如果单位能同意我去东北,正好趁着考察市场,我私下里进点干蘑菇来,通过火车托运回来,这不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拉到北京指定好卖,能赚钱!”
上辈子,他做的第一单生意的确就是倒卖干蘑菇,不过,压根儿没赚到钱。
许俊生做生意,是经历了三赔三赚,过程颇为曲折,大概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终于只赚不赔了。
本来他对自己做生意能赚钱的信心很大,没想到第一次出手就失败了,为此消沉了好几个月。
林雨珍说,“俊生,你要收蘑菇,季节不对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好蘑菇都没有了吧?”
许俊生说,“对,可能大部分都进了收购站的仓库,但老百姓手里肯定多少都会有点,我也不打算多进,就两千斤就行了,估计几天就能收齐了。”
他的想法是,到了大兴安岭,先办正事儿,从各个农场考察回来之后,在首府加格达奇赁一个院子,拉出告示收购蘑菇,估计两三天就能收齐了,然后办理火车托运,回来就成了。
工作和私事儿两不耽误。
火车托运的价格,他都去问了,一吨的东西,从东北拉过来,运费差不多是一百五。
要是他按照两毛钱的价格收购蘑菇,两千斤才四百,加上运费也不过五百多,一斤成本也还不到三毛钱,拉到北京按照八毛钱的零售价,一斤仍然能赚五毛钱呢。
林雨珍说,“我倒觉得,黄芪党参这些常见的药材更好,或者松子核桃什么的,也应该受欢迎。”
许俊生嘿嘿一笑,说,“雨珍,咱俩想一块去了,这些的确都挺好,我都打听了,这些赚头都不少,要是有合适的,也都收点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