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项目已达成 落地是关键-第3/9页





        “这个才是正道,是大好事,那郭老板可打算建多大规模的工业区吗?”陆云龙赞许地说。

        “郭老板打算在我住宅的东侧,我们已经承包的荒山上,一期建五万平米的钢构厂房。”徐天宇说。

        “一个村子,能有这个规模的工业已经不小了,那他总投资估计得上亿元了?”陆云龙吃惊地说。

        “郭老板就是计划投资一个亿,不够的话他再追加投资。”徐天宇说。

        “那工业园用地是关键,不可能随便就建了,郭老板可讲是租地还是征地?”陆云龙不无担心地说。

        “郭老板说了,租地和征地都行,这要我们去了解确定,手续办好了他就安排施工,看来这征地的事还得老兄多费心啊!”徐天宇诚恳地说。

        “那好吧,事情我都知道了,明天我就到县里的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你也不能闲着,村委会和村民那边你得征求他们同意才行,不向他们打招呼也是不妥的。”陆云龙提醒说。

        “老兄说得对,我下午就去村委会通报一下,村民那边我准备写个字据,让每家每户都在上面签字,也好做个凭证。”徐天宇赞同地说。

        “很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现在就分头行动吧,有什么情况,随时电话联系。”陆云龙吩咐说。

        “好的,再见!”徐天宇回应着说,他说完就挂了电话。

        徐天宇收起手机,回到堂屋,立刻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投资新建庙宇需要哪些手续。他这一看,感觉还并不简单,要申请建造寺庙必须满足五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资金,二要实地考察新场所附近是否有足够的信教公民有这方面的需要,三要申请方还需提供能够主持宗教活动的专业教职人员,四是改扩建场所的布局不能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五是申请新建宗教场所的申请人必须是一个宗教团体,如果个人来申请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这显然是一道难题。

        这个难题,已经被郭茂财甩锅给了徐天宇,这也是让徐天宇意想不到的。这些条件中,一二四都好办,只有三五两条暂时很难做到,当地肯定没有,那就得请外援了。

        徐天宇略加思索,忽然一拍脑门,有了,找姥爷。他如释重负,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继续查看建庙的审批事项,原来申请报告要提交到省政府的宗教管理部门备案的,批准后方可到县里进行用地和规划建设审批,看来这建庙也并非易事,这逐级报批就得自己亲自去办了。

        想好了就做,这是徐天宇的做事风格,从不拖泥带水的。他找来纸笔,先以村委会的名义,写了一份建庙用地申请,他的字体虽然比不过庞中华的字帖,但他文笔流畅,让人看了舒服。写好以后他又犯难了,这白纸黑字好写,可这公章不是那么好盖的。用拖拉机收花生的时候,因为李永利要以村委会的名义收保护费,合作社的成员都是没能同意,搞得都很不愉快,这时要是再去找李永利办事,估计很难办成。

        这时,徐天宇想起李秋月告诫他的话,想找村长办事,一定不能空手去。可眼下他家里除了郭茂财留下的烟酒,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送人的,除非给钱,这也太直白了,到村委会盖个章,还是为村民办公益事的,怎么还得给村长钱呢,这不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他此生最痛恨官场上的这种权钱交易,没想到现在轮到自己去办事时,也得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徐天宇不由得叹了口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