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第 16 章



9月6号,  暑假正式结束,方立安得先回东校区把宿舍东西收拾起来打包,由学校安排的大卡车统一运去北校区。

        北校区的宿舍,  方立安没退,  放在那儿,中午时间不充裕的话可以用来午休。而且,  室友们人都挺好,  她也不大舍得。

        北校区历史悠久,分布着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

        有的宿舍楼十分老旧,  可追溯至民国时期。旋转楼梯,水泥地,木质的窗棂,  年代感十足,  有时还略显阴森。不得不说,  从东校区搬过来,  大家觉得落差挺大。

        课程繁多,  时间紧张,除了男朋友过来看她,以及参加宿舍的集体活动,  方立安的心思和时间都扑在学习上。

        海上养娃那一世虽然涉及到许多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这一块儿,  跟医学相交的部分并不多。

        所以,这其实是她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  只不过,  和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有区别的。

        法医系同学在大一时学习了纯理论的系统解剖,  到了大二,  学校安排了局部解剖课程,  临床及其相关学科学生上手解剖。

        如果单用嗅觉来形容解剖课,福尔马林的味道自是当仁不让,和医院消毒水的味道不太一样,福尔马林的味道难闻的刺鼻。

        每具大体老师起码泡过两年的福尔马林,全身都是一致的肉肤色,静脉和动脉也是,因此,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血淋淋。

        遗体从地下遗体库运上来时,同学们集体默哀,对大体老师致敬。

        每个展示台下会放着一个关于大体老师的介绍标签,有时他们生前来不及写,就会交由子女代笔。

        “捐献财产,捐献遗体,我这一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终究没白来一回。”

        “宁愿让学生在我身上试划一千刀,也不愿见到他们未来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方立安他们组大体老师的标签内容是子女代笔:“身为子女,我们反对母亲捐献遗体,但她坚持,因为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即便方立安已经走过很多世界,经历过许多生死,甚至接触过人死后的灵魂,但看到这些标签时,她的心中还是会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敬畏。

        看呀,无论时光如何轮转,生命永远都是最让人敬畏的东西,短暂却又永恒。

        第一堂课结束,不少同学食欲不振,方立安虽然没那么大反应,但接下来吃了一年的素,算是对大体老师的一种尊重吧。

        大二、大三的小学期,法医系的学生参加案件实训。

        大四的小学期,连带暑假,和大五并到一起,法医学生被安排到医院实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