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鬻矛誉盾-第2/2页
五年平辽,越来越遥不可及。
“自如。”
袁崇焕侧目,门道边上站着的,是往日同僚阎鸣泰,忙拱手示礼。“阎尚书。”
阎鸣泰咧嘴苦笑:“自如莫要取笑,我已降为闲职,还算个什么事儿?”
袁崇焕默然,官场起伏,时政变化,今天谁也不知明天的事。“兄台此来.....”
“听说贤弟就要去往辽东,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特来饯行。”
“难得兄台不忘小弟......不如,兄台随我一同往辽东吧?咳,你也知道,近来定逆案余波不减,你留在京师,恐怕会受牵连。”袁崇焕清楚阎鸣泰背后不少事,包括他和魏忠贤的那点小猫腻,但阎鸣泰其人,对自己不薄,还曾在皇上跟前极力举荐自己,不管世人如何看待他,这份情,始终是自己欠下的。
阎鸣泰犹豫道:“难道自如你就不怕?”
袁崇焕哈哈一笑:“我是替魏忠贤建生祠了!我也称颂、赞道过阉党!但就因为这样,我才能收到魏忠贤拨发的军需、粮饷,用以保卫辽东,此乃时势,人力不可抗,我袁某人污了自身,却保了大明社稷,问天,何愧之有?!”
这番话慷慨激昂,阎鸣泰都不免受其感染。“贤弟大义,老夫佩服。是了,日间贤弟回应皇上五年平辽,果真有胜算吗?”
袁崇焕脸色不自觉沉了下来,长长叹了口气,良久,才说:“没有,只因皇上迫切期望,我才这么说说,以慰籍皇上之心。”
“啊?”阎鸣泰当即愣怔:“这......日后你若不能如期达成,欺君可是大罪呀~。”
袁崇焕无奈道:“如果不这么说,我将讨不到粮饷、物资、兵马等便利,届时兵无饷、战无械,别说五年平辽,山海关保不保得住,还难说。”
“也是,老夫经略辽东时,也深受其害,朝廷那些官儿们,不知辽事艰巨,只懂以敌我人数辩输赢,还时常克扣军需、粮草,害得军心涣散,行事束手束脚......”别看其它方面庸碌无为,提起老本行,阎鸣泰并非无知。
袁崇焕点头称是,一面探问:“那小弟的建议,兄可答应?”
“嘿,我去能做什么?”阎鸣泰自嘲。
袁崇焕肃颜道:“兄台千万别妄自菲薄,你半生都在辽东,久浸戎事,尤其经管钱粮、供给无比熟捻,正需要兄台如此大才,助我协理戎政。”
阎鸣泰细细权衡,发现这的确是远离旋流危机的方法,一来,权当是避祸;二来,倘若运气好,能建立功勋,定逆案中,也有一丝转圜余地,再者说了,按照定逆案条陈,自己的罪罚便是充军,与其那样,不如早早投在袁崇焕营中,有他罩着日子也能平安些。
末了,阎鸣泰于是冁然笑说:“如果不嫌累事,老夫这副朽躯,就交给贤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