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申庭训喜克绍书香 话农功请同持家政-第6/11页





    安老爷叹道“如我父子正所谓‘不知稼穑艰难’者也对之得无少愧!”

    公子原是说自己不通庶务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谦尊而光”起来一时极力要斡旋这句话便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便是大圣人也道得个‘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安老爷听了便正色道“这两句书讲错了不是这等**。吾夫子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这两句话正是‘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铁板注脚。他老人家正在一腔的救世苦衷没处发泄想道‘假如吾道得行正好同二三子共襄治理’不想这樊迟是话不问偏偏的要‘稼’‘圃’起来夫子深恐他走入长沮、桀溺的一路倘然这班门弟子都要这等起来如苍生何?所以才对症下药合他讲那‘上好礼’的三句。这两个‘如’字要作‘我不照像老农老圃一样’讲不得作‘我不及老农老圃’讲;合着的‘焉用稼’一句才是圣人口气。不然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时’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说的出来的?”

    安太太听了听事情不曾说出眉目他贤乔梓又讲起书来了便道“这不是吗?人家媳妇儿在这里说正经的老爷又闹到孔夫子上去了。——这都是玉格惹出来的。”安老爷道“天下事除了取法孔夫子那里还寻得出个正经来?”太太可真被这位老爷怄得受不得了说“老爷咱们爷儿们娘儿们现在商量的是吃饱饭那位孔夫子但凡有个吃饱饭的正经主意怎的周游列国的时候半道儿会断了一顿儿拿着升儿籴不出升米来呢?这难道不是老爷讲给我们听的吗?”

    安老爷道“此正所谓‘君子固穷’又‘浮海’‘居夷’所以发此浩叹也。”安太太只剩了笑说道“是了是了无论怎么着罢算我们明白了就完了!老爷此时只细想想俩媳妇这话是不是?这主意可行不可行?或者老爷还有个甚么驳正指示的索性就把这话商量定规了。”

    安老爷道“自古道‘疑人莫用用人莫疑’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累矩之道。此时岂可误会了那‘言前定事前定’的两句话转去‘三思而行’?”太太道“不是哟我是犹疑这俩小人儿担不起这么大事来哟!”

    老爷道“喂‘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不必犹疑。”

    说完便吩咐公子道“至于你讲的那项金银也可以不必一定送到我同你娘跟前来你只晓得那‘子妇无私货’为通论可知‘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尤为论之至通者。只此一言可决不须再议。”因又回头向太太说道“我倒还有一说我往往见人到老来把这份家自己牢牢的把在手里不肯交给儿孙我颇笑他不达。细想起来大约他那不达也有两般苦楚一般苦的是养着个不肖的子孙先虑到把我一生艰难创造而来的由他任意挥霍而去及至我受了贫苦还得重新顾赡他的吃穿;一般苦的是养着个好子孙又虑他虽有养志的孝心我却无自立的恒产便算我假作痴聋也得刻刻怜恤他的心力不足。如今我家果然要把这旧业恢复回来大约足够一年的吃穿用度便不愁他们有个心力不足了。再看这三个孩子的居心行事还会胡乱挥霍不成?你我就索性把这份家交给两个媳妇掌管。两个人之中玉凤媳妇是个明决气象便叫他支应门庭;金凤媳妇是个细腻风光便叫他料量盐米。我老夫妻只替他们出个主意儿支个嘴儿腾出我来也好趁着这未锢的聪明再补读几行未读之书。果有余暇便任我流览林泉寄情诗酒。太太无事也好带上个眼镜儿叼袋烟儿看个牌儿充个老太太儿偿一偿这许多年的操持辛苦。玉格却教他一意用功勉图上进。岂非我家不幸中之一大幸乎?”太太见老爷说的这等高兴益加欢喜便道“我想着也是这样。老爷既这样说好极了。”因望着两个媳妇笑道“我再没想到我熬了半辈子直熬到你们俩进了门我这斗牌才算奉了了。”

    这话暂且按下不表。却说张太太自从搬出去之后每日家里吃过早饭便进来照料照料遇着安老爷不在里头便同舅太太合安太太闲话有个活计也帮着作作这日进来正值安老爷在家他坐了一刻便去找舅太太。见舅太太正在那里带了两个嬷嬷张罗他姐妹过冬的里衣儿他也就帮着作起来。舅太太是个好热闹没脾气的人他乐得借他醒醒脾儿解解闷儿便合他一面料理针线一面高谈阔论起来。两个人虽不同道大约一样的是不肯白吃亲戚的茶饭的意思。作了会子见天不早了便收了活过这边来。二人一同出了西游廊角门顺着游廊过了钻山门儿将走到窗跟前恰好听得安太太说到“斗牌算奉了”的那句话舅太太便接声道“怎么着?斗牌会奉了咧?好哇!这可是日头打西出来了。姑太太快告诉我听听。”一面说着进了上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