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汤惟(求加书架)-第2/3页





    毕竟从1895年的《火车到站》到如今,电影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这一边多年中无数前辈发明和更新了许多拍摄手法。

    从最初的单机长镜头到蒙太奇的运用,从实景拍摄特技到抠图建模特效的诞生。

    影视这个行业是在不断的进化和优化的。

    赖导不像别的导演喜欢搞一言堂、刚愎自用,毕竟这位出身于港省无线电视台。

    从演员训练班毕业开始,跑龙套,剧务、助导、导演、监制全都做过。

    他也是第一批来内地拍片开拓市场的港省导演之一。

    所以他有着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并未因程臣是名演员而否定他关于拍摄的想法。

    相反,他很认真的听取程臣的想法,并且去思考那些千奇百怪想法的可实施性。

    由于片场时间紧,他经常在收工的时候跟程臣一起研究机位、镜头、场面调度等影视话题。

    “厉害啊程仔,你做演员真是屈才了,有没有兴趣来当现场副导演?”

    副导演这个名头听着挺唬人的,但其实不过是导演的助手。

    视剧组工作的繁简,一个摄制组可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副导演。

    比如《倚天》的现场副导演就足足有二十四位之多。

    大部分的副导演就是拿个喇叭,在进场前监督群众演员的化妆、服装、道具及时到位。

    到现场后,及时安排群众进入场地,走场,排练,让导演检验,调整。

    然后跟群众演员讲戏,人多听不清的时候,还要用动作作为指示。

    所以,副导演听起来唬人,但往往是干最多的活,最苦逼的那一个。

    本来程臣听着还挺心动的,毕竟他脑海中有许多优质的电影电视剧想要拍出来。

    此时多接触一点剧组的工作对以后翻拍电影电视剧有很大的帮助。

    但转念一想,接下来他还要学音乐出单曲,恐怕没有多少精力放在剧组方面。

    他婉拒了赖导的提议,赖水青倒也没有勉强。

    转眼三天过去,程臣那边接到王天笑的电话,说那位骆老师从国外回来了。

    程臣这边便拎着果篮和一些礼品,按照名片上的地址登门拜访骆老师。

    其实学习音乐有很多途径,一般找大学老师都行。

    京城这块知名的大学比如“央音”“国音”的老师都在外面开设的有音乐班。

    但王天笑给他联系的这位老师,据高园园说介绍,是位音乐老前辈。

    国内哪些知名的音乐人都曾请教过他,只不过老头不图名不图利。

    人多了他反而认为是打搅,所以大多时候都很神秘不怎么出名。

    反正高园园都这么说来,程臣也不怕王天笑坑他。

    “青年路34号,就是这家了。”

    这是一处四合院,红砖青瓦,很有老京城的味道。

    “砰砰”

    “请问有人在家么?”

    程臣上前敲门。

    “请问有人在家……”

    “门没锁,直接进来就行。”

    里面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清脆?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