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噩耗-第2/3页
首先因为当年大雍只占领了并州的河东郡、朔方郡、云中郡和临沃郡,各方势力纷乱复杂,河东郡是二皇子的封地,二皇子登基称帝,河东郡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归附了过去,同时还带来了一个蔺河郡。
朔方郡情况特殊,郡守是朔方侯张松奇,在背景上,天然的就是巴蜀一派,毕竟是三皇子的舅舅。但是因为张松奇一直都反对三皇子求取自己的女儿,两人的关系反而不好。
云中郡和临沃郡就不用说了,是征北军的底盘,秦恪的立场站在谁那边,这两郡就站在谁那边。
而作为并州军管辖的雁门郡、汾川郡和上党郡,则并没有特别的倾向,因为王镡等人也才刚刚知道朝廷的变故。
王镡是真的没有想到,这本来好好的一个大雍,如今却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地步。王镡对王湔说道:“去,把第五候叫来。”
“喏!”
不一会儿,第五候就来了,他先是对三人躬身行礼。
王镡摆摆手,说道:“礼节什么的就先放一边吧,说说西域、草原、高原和中原的情况。”
第五候点头表示明白,他先从西域说起来了:“将军,西域那边的蒲莎国如今正陷入激烈的内斗中,能够继承王位的王子基本上都下场参与了夺取储位的争斗,蒲莎王如今还稳坐钓鱼台,可是蒲莎国因为诸位王子的争斗,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混乱中。大雍发生的变故,蒲莎国暂时无法顾及。”
王镡接着问道:“高原呢?”
王镡之所以关注高原,是因为那里是羌族的底盘,他们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的国家,叫旄羝国,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羌族的历史十分悠久,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牧羊著称于世。
羌族本来是中原对居住在中原西边的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最初,羌族分布在河西走廊之南,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之西的广大地区。以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为活动中心。
夏朝的时候,羌族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留居黄河以南,被封为许多方国。
商朝的时候,羌族作为他的“方国”之一,有首领担任朝中官职。
羌族大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
周朝时,羌族中的一支“姜”与周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时期有大量的羌人融入中原。
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其疆域居于秦国北部,面积是秦国的数倍,实力雄厚,是中原诸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力量,与秦国进行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战争。
秦国强大以后,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很多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融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拒绝融入秦国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