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解惑-第3/7页
“怪我怪我,不该在你这般才女面前卖惨,当真是自讨苦吃啊!”
季文鸢笑笑,“秦先生哪里的话。”
秦先生转过头,示意闻清言落座,然而闻清言却是把那把本该是自己坐上去的椅子搬到了季文鸢身边,让她坐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秦先生点了点头,没有阻止。
“你来问秦先生问题,你让我做下去作甚,傻孩子。”
季文鸢连忙拒绝,闻清言却执意让娘亲坐下,季文鸢拒绝不成,只得坐了下去。
闻清言转身走到秦先生对面站定,施了一礼。
“何事不解?”
“学生七读《大学》,深知儒学垂世立教离不开其三纲之领要,八目之阶梯。”
秦先生点点头,问道:“何为三纲,何为八目?三纲八目寓意为何?两者间作用为何?理解多少,先说来听听。”
闻清言微微颔首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
“儒家讲‘内圣外王’,学生以为,于三纲,内三外三,于八目,内五外三,八目为三纲之阶梯,三纲为儒学至高之要领,而终其所有,无非落于‘止于至善’四字之上。”
秦先生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大学此书,粗略看来,你已得三分要义,再细说说。”
闻清言恭敬开口道:
“明明德,是正心修身后所得良好德行与善性,此为内圣,而人寻求这些品质的过程也必定难能可贵,书中有‘修己安人’一说,故而明明德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此为外王。”
“在亲民,有他书注解,‘亲’与‘新’同,故而亲民也为新民,古时某代商王《盘铭》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国之王都如此严于律己,正可谓是新民内圣之要领。而以‘新民’来‘亲民’,则为外王之所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便是对于外王最好的解释。”
“止于至善,则简单许多,明明德与亲民皆具,便可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但学生认为,‘止于至善’之前,还应有‘知其所止’一说,若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尘世中处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便更谈不得止于至善。若是知其所止,达到了至善之境,自然便可达到内圣的境界,而世人自然会以此作则,无论至善之人有意无意,皆可达到外王之所在。”
秦先生仔细看着闻清言,说道:“你不是来问我书中疑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