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各自盘算



        开元二十五年,一个消息忽然传来,震惊了“十王宅”中的皇子们。

        做了二十年皇太子的李瑛被人指责意欲谋反,先是被贬为庶人,旋即被圣人赐死。同时被赐死的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夕之间,圣人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十王宅”内一下风声鹤唳,带甲之士在内外层层布防,表面上皇子们的自由并没有收到丝毫限制,但大家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随处走动。惟恐又落下口实,被人说成联络外党,阴谋作乱。

        李亨也是战战兢兢,不知所措。这时左耕却来劝慰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瑛已死,太子之位空缺,岂非李亨的机会来了。

        李亨对李辅国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说,父皇如今宠爱的是武惠妃,爱屋及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是如今父皇身边最得宠的儿子。这太子之位,必定是李瑁的了。

        左耕却道,未必如此。李瑁年方十七,刚成年不久,今年刚册立了一个姓杨的女子做王妃。据说那女子有倾城之貌,武惠妃一见之下就颇为喜欢,想要许配给李瑁。李瑁也是一见钟情,对这桩母妃选定的亲事颇为满意。因此那女子虽出身低微,却得以飞上枝头变了凤凰。但如今虽已册立,却尚未迎娶,所以李瑁还没成家。

        要做大唐的太子,李瑁却既未参与过朝廷政务,对军国大事一窍不通,缺乏历练,又还没成家。家未齐,何以治国、平天下、服众人?反而是李亨,年已二十七岁,早已有子嗣,儿子李豫也是圣人孙儿辈中,颇得圣人喜爱的一个孩子,若要延续龙脉,岂非正得其人?李亨不但在朝廷内协助圣人处理过不少政事,还曾在塞外统兵多年,征战破敌,多次大败契丹、奚人,战功赫赫。论文采武功,治国经验,李亨岂不比李瑁强上十倍。加之李亨品行方正,行事谨慎,宫里宫外,风评颇佳,人品无疵。反观李瑁,少年心性,每日斗鸡走马,又仗着武惠妃的宠爱,常做些荒唐事,若做太子,众人岂能无异议?

        况且,武惠妃如今得宠,如果让她的儿子做了太子,难免不内外勾结,一家做大,这也是圣人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反观李亨,自幼抚养他长大的王皇后如今早已身故,他的生母杨贵嫔又是一个在宫中备受冷遇,没什么地位的妃嫔。李亨根基浅,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恰好易于圣人操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些条件汇聚李亨一身,怎么说他没有成为太子的可能?

        事实证明,左耕确然眼光老道。世人都传说李瑁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不但武惠妃拼命刮枕边风,当朝宰相,权倾一时的李林甫也站在李瑁一边,可圣人却偏偏下诏,由李亨坐了东宫之位。

        左耕的眼光连李亨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丑陋的奴才竟有如此慧心。李亨做了太子不久,就赐左耕姓李,改名李静忠。赐国姓,那是莫大的荣耀,然而,李静忠的志向却并非如此,他要帮着李亨,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从此,李静忠成了太子手中的剑,刺向所有威胁他的敌人。李亨遇到大事,莫不与左耕商议,许多事情都交付给他。也是从那时开始,李静忠开始暗中招募江湖人士,组成一支秘密组织:“鹰旅”。

        “鹰旅”规模极小,如今规模虽比当年初建是大了不少,却也不过百余人,且“鹰旅”中人,很多人都互不相识。只有行事时,组成各个小队,以小队形态共同行事。小队最多不过五六人一组,小队中的人平日也极少集聚一处,各有营生,有的是帮会人士,有的是军旅中人,有的平日只是寻常商人。“鹰旅”这批江湖人士,行事诡秘,神出鬼没,只听命于李静忠,为太子服务,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即便李亨做了皇帝,“鹰旅”也从未现身,秘密行事的规则没有一丝改变,如暗夜中潜伏的夜鹰,在隐秘中窥伺。忽而展翼,一击而中,之后又倏然远翔,不留踪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