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殿前失仪-第4/5页





        可依,有法可循,而不是因你皇子身份,就能网开一面。像戚平这种公然藐视君上的大罪……恕本王多一句嘴,这件事实非你可以揽下的。”

        诚王看热闹的心猛地一紧,凭他对奕王的了解,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肯定,奕王这番举动绝非只是一次简单的落井下石。回想起盛帝去赴宴前,曾在宁粹殿与瑾贵妃和奕王有过短暂相聚,这位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亲王不禁浑身战栗,他慌张的别过头去,企图从盛帝的言表中确定某些讯息。

        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洞察真相的眼力,盛帝端坐其间,一手枕膝,一手抚着庆阳公主发髻上的头饰,除了对穆王有余怒外,毫无破绽可查。

        难道,奕王今日所为,真不是父皇提前授意?

        诚王不自信的锁了锁眉。

        “奕王兄错了,臣弟并非想替戚小将军开脱殿前失仪之罪,只是当年舅父离开洛城时,父皇曾命臣弟代管戚府。这几年,臣弟虽也于每年年尾派工匠检修补漏,不曾有过间断。但听娉婷郡主和庆阳适才提及戚府现状如此不堪,方知是臣弟监管不力,以致戚府破败,害得戚小将军无处安住,才让他在父皇面前犯愁忘神,故而请罪。”

        奕王说戚平“藐视君上”,盛子萧却道戚平只是“殿前失仪”,若单从二人的陈述来看,两种说法皆成立。

        或许正是因为双方理由都不牵强,其后果却又天差地别,所以众人都不便轻易站队附和,而是静候盛帝发话。

        采纳谁提议的罪名,看着像是盛帝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事,可真正决定起来却并不轻松。

        老皇帝内心最真实的意愿,自然是偏向奕王。

        如果没有穆王后来这番以退为进的请罪,他大可顺水推舟依了奕王,就此治戚平一个藐视君上的罪。但现在穆王已经把罪名模糊化,倘若他不予理会,铭王、钟侯以及娉婷郡主难免要对这个孤立无援的后辈心生一份怜悯。

        对戚平心生怜悯,便是在怨怪他绝狠无情,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个逆子,终究是向着戚家的。

        盛帝心底的坚冰又冷却了一分。

        他吐了口寒气,阴沉又按兵不动的目光,预示着他正在重新审视眼前的局势。

        要达到惩治戚家军目的,又不能落人话柄,最好是再跳出一个人赞同奕王的说法,让谁跳出来合适呢?

        老皇帝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娉婷郡主,可这位历来最顺圣心的郡主,似乎还在记恨自己卖醉下旨的事,怕是不会轻易偏帮自己。

        盛帝斟酌的目光稍稍上移,铭王敦厚可爱的脸映入眼帘。

        性格软弱,喜欢和稀泥,这种摆明要得罪人的事指望他,不啻于痴心妄想。盛帝眼里憋火,往另一侧望去,首当其冲者便是座首的钟侯。

        此人性格刚直古板,素日都不屑对自己阿谀奉承……老皇帝的眉头皱了一下,目光扫向自己的皇子公主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