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之究



        (一)

        苦乐不相舍离,乃生命常态,人生常理,

        可佛家为何要将这常态常理人生苦乐去做那么深广的开凿呢……

        ——自第十三章“苦乐乐苦”

        (二)

        佛谓人生皆苦,当然不合常情常理。

        但其中于百年生命况境九曲体味,却是极为深刻且独具慧眼的吧?

        ——自第四十七章“其义可乎”

        (三)

        人根本之苦,多在人望人求。

        而人望人求不能一切自身做主,因此才有了佛之为佛于苦于乐非常识见。

        ——自第十三章“苦乐乐苦”

        (四)

        人心贪欲,永难满足,因此内里始终不得安宁而无法真正享受自己并整个世界,便百年过隙最大之苦更逆旅生命终极遗憾,此即佛法所谓苦乐根本之观。

        ——自第五十四章“人非自然”

        (五)

        天地之间,

        万物不寿而亡,亦多由病。

        但花木病深,枯萎倾覆而已;

        飞禽走兽病沉,默默倒下而已。

        人自以为万物之灵,一切不在常数之内,

        当然身若一病,那心之深处,亦是例外万物的。

        因此,

        人自己生病是苦、见人得病是苦、力求却病是苦、意之思之求之不病更是幽幽大苦喽!

        所以,

        万物病而不病,人不病而病。

        或许如此,

        佛陀才将人生老病死之常态,视为生人之苦而意在开启我执执我之人于中觉悟生命不病之道吧……

        ——自第四十七章“其义可乎”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