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至道无难F



        ———————人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当然有悟与不悟关联,但更为本质的,是不是多在一己性情及生命意趣

        一o七.在真在俗唯在人

        是啊,真俗不二,人为啥要归依三宝,且还背井离亲千山万水......

        这里,当然有悟与不悟关联,但更为本质的,是不是多在人天秉性情及生命意趣……

        ——“色空不异,真俗不异,长老既悟中道,敢问何以远离佛寺更城镇乡村独自在此寂寂?”

        慧能深感长老一片苦心,略略沉思之后,也就直言不讳了。此问虽是顺理成章,但却不意触动了玄清内里至深至隐~~

        入佛之初,以为出家之人、伽蓝之地,本应无有高低贵贱一片清净。但实则在佛名义之下,里面一样三六九等,一样着利着名......

        “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

        世间出世间,留发剃发的都是人。

        天地间成仙得佛与利禄功名,都不过某类人殊途同归罢了。所以真俗不异、色空不异在伽蓝之地、僧侣之中,是不是也有最好印证......

        因此,

        人真正修行,是不是唯在一心,不在形迹。

        因此,

        那所谓寂灭涅槃,是不是只在无得无住幡然一己生命,畅适百年过隙而已......

        ——“能够独处,是老衲与生性情;

        喜欢四季山色,更喜欢于高广之地沉浸群山林莽及相托云来云去和日落月出并星光寂寂神秘,乃老衲生命畅适之极呀!”

        玄清不仅言之由衷,更似与忘年一吐心曲。

        “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弟子再请教长老,适才专为阐释中观之悟所从何来,更人在此寂寂之地畅怀适意生命自觉更坚守之志又是所从何来?”

        玄清闻之不由一愣,在静静盯着慧能一会儿之后才言到:

        “法为有缘人说,道为道中人悟。今日之面,或你我老少因缘。而能在此时日自在大安大宁,也是我与佛菩萨因缘吧!”说了却话锋一转:

        “请教善知识,于此因缘,你以为如何?”

        慧能听了,稍稍犹豫了一下才回到:

        “长老,弟子是这样想的。

        佛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长老有悟万法寂灭,才有一己百年存在任性适怀。

        长老若无对佛菩萨感恩,亦无今日于弟子法施殷殷。

        所以,弟子更是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