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之一字D



        ———————为什么《论语》开篇明义的,不是夫子切切之仁,也不是其念念之礼,而是学呢

        二十五.学而第一

        “慧能哪,记得妈妈好象给读过《论语》的吧?”

        见慧能默默有思,老先生话锋一转,直奔主题。

        “读过。”

        慧能似乎还未完全回过神来。

        “那还记不记得《论语》开篇章目是什么?”

        “学而第一吧,外公。”慧能想了想应到。

        “为什么《论语》开篇明义的,不是夫子切切之仁,也不是其念念之礼,而是学呢?”

        明明暗暗月色之中,慧能望着外公一脸困惑的摇了摇头。

        “慧能哪,春秋末期,天下你争我夺,生灵流离失所。

        面对纷扰社会乱象、百姓疾苦,心有大爱的圣人提出了一种以仁人为出发点,又回归人仁一整套恢复社会秩序的人伦政治之道。

        夫子之说,其‘仁者莫大于爱人’也好,‘克己复礼’也罢,都是建立在当政人格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基础之上的。没这个基础,夫子救世济民之道便全无着落之处。

        因为夫子深知,人与禽兽相别几希,人而不仁也人常性。但夫子更是不疑人毕竟是人,那人者仁也,才是人之为人根本。

        不仅如此,夫子还深以为人之所以为性灵之首,灵就灵在人能自觉不自觉向天地万物学习,向同类中优秀学习,而这种能学愿学非常秉赋,才是为人更为本质天性。

        夫子笃信,人一但运用好了这一优势,通过学习去觉悟内在几希仁性,并将这种仁心推己及人,那人非分自私贪欲,必将得到最为有效且最为可靠自我抑制,当然那社会乱象顽症,就会因之消弭于无形了。

        故此,夫子便认定做人首要在学习,为政首要在重视和引导人学习。只有这样,那人之为仁、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归仁才会顺理成章,天下大同也终将水到渠成。

        外公以为,学而第一之所以为《论语》开篇,这是其一。

        其二,也许正是基于上述之义,‘学而第一’才锵锵以言: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尽其力,事君能至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于中亦是可知,夫子之学,首在做人,其它乃是其次。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学而第一’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轻重和先后秩序吧。

        慧能哪,你父亲遗愿,我和你妈妈坚持,也是把觉悟做人放在了首位,这一点与夫子之学并无矛盾。不同之处,只在怎样使你更好去实现一己人生和生命价值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