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谣言四起-第3/3页
而且卢植对于能够时不时的拿着抄录的问题过来询问他也很是满意,少年成名的刘和也很是谦恭好学。这就很满意了。而且这个年代的学习普遍也是这种模式,至于如现代这般一群人坐在学堂之上朗诵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太学府中也不会如此。大多的聚集在课堂是有大儒来讲学才会出现的,大多的时候都是自学,比之自学好的是这里有大量的典籍可以翻阅。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知识可是垄断在士族手里的,所谓的世家便是依靠着手里藏着的知识比之平常人高人一等,更加的容易培养人才。这才是世家屹立的资本!而又了这些人才他们才能屹立于朝堂之上,掌握着权力!昔年被称之为荒淫无度的杨广为何被推翻,正是因为开创了科举的制度,给寒门以及普通人开了路,动摇了世家的根本!至于荒淫无度或者弑兄?这个历史上的多说皇帝干过,汉灵帝这么昏庸还被尊崇着,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甚至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依旧被史书歌功颂德!
而刘和似乎也很是享受着这样的生活,每一日都躲在后院之中练武习文,感受着自己每一天的进步心中更是喜不自禁。只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很显然,并不是他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就可以安安静静的这样下去的。
“怎么?不打算出去辟一下谣么?”
看着刘和认认真真的一剑一剑的向前挥砍,王越斜靠在凉亭的柱子之上饶有兴趣的询问道。就在这几天,洛阳城内传的沸沸扬扬,有人扬言,刘和所作词赋乃是请人捉笔而成,而且还言之凿凿,说刘和本就非洛阳人士,出身于幽州,又如何能够刚刚落足于洛阳便能为之作赋?再加上那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又哪里是一个五岁的汉室宗亲的孩童该有的心境,明明就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将士才有的心境嘛!
而在这些风言风语传扬了一段时间之后,本尊的刘和却始终不见出来辟谣,这更加的让有心人渲染了起来,更有甚者,有人建议当下最钟意于品评之事的许劭在月旦评中对刘和品评一番。显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了,这才有了王越这开口一问。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