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大修】-第2/5页





        16岁放在欧洲已经是能见识各种贵妇人风情的年纪了,但狗卷荆还是那个不懂情爱的小孩子模样。

        肖邦觉得好笑又可爱,干脆放任小孩自由发展。

        迟钝点也没什么不好。

        开始练之前,小荆先把曲子从头到尾仔细第一遍。从它的整体结构、变调、主题、和声等等要素都过了一遍。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虽然出自浪漫主义大师肖邦的手,实际上的整体架构来讲却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协奏曲,采用“快-慢-快”三乐章模式: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第一乐章小广板、第三乐章活板,还运用了古典主义协奏曲中常用的“双呈示部奏鸣曲式”,这种结构给予了它古典主义协奏曲常有的对称美感,从结构上都不像一部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了。

        尽管肖邦袭用古典协奏曲的框架,但肖邦还是肖邦,他按自己的方式对乐曲加以处理,不套用协奏曲的竞奏原则,明确把钢琴放在主导的位置上,乐队在和声上作为钢琴的衬托,并不过多强调,从曲子创作上就完整的将红花和绿叶标注出来,突出钢琴的主题和旋律。

        除了这个特点之后,作为民族属性很强的肖邦,也在协奏曲的终曲里加入了克拉科维亚克舞曲和玛祖卡舞曲的元素。

        所以尽管用的是古典主义协奏曲的框架,实际上的内容却都是肖邦这个钢琴诗人。

        这首协奏曲里,最为人称道的是第一乐章。

        狗卷荆里里外外读完乐谱之后,才开始进入手动练习的状态。读谱的程序自然不是这么简单就结束,不过他更喜欢在乐句里面品尝了、磨碎了,再回头看乐谱。

        音乐这种抽象的语言,就因为它的指代性不明确,才留下了更多想象和阅读的空间门。

        这还是浅叶仁第一次接触钢琴。

        在他过去的人生里,音乐这种东西的存在稀薄得令人可怜,别说钢琴了,他对乐器基本上一无所知,但自从他眼睛看不见之后,对声音就很敏感。

        以前他在被激发的领域里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是他自己的声音,有些是过去的病患、死去的人、医生、护士留下的声音,它们共同在他的领域里放声,窃窃私语,或大呼大叫,让小孩见识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漆黑、阴暗,道貌岸然。

        他以为他会被黑暗淹没,只能抓着那根不知道是救命还是压死骆驼的稻草,缩在领域的最深处。

        但是——天使、不,他的神明来了。

        神明带他听见了另一种声音。

        温暖的、柔软的、美好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梦境的另一面。

        就像现在……

        从神明手下流淌出来的声音,忧伤甜蜜,梦幻浪漫,将他轻柔地包裹着。

        好期待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