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8章 海底世界-第4/5页



        大家肯定纳闷,这东西一两个障碍物能躲开,如果多了呢?

        但是大家想想,蝙蝠在丛林和山峦中飞行,可曾撞到过?

        还有它们的食物就是各种飞虫,连蚊子它们都能靠声呐捕捉到,你想想那一套系统会被你的眼睛差吗?

        人家从喉咙里发出声波,靠耳朵接受反射,并且迅速反射到大脑,就能准确的抓到蚊子那样的小飞虫,所以根本不需要视力。

        但是不要以为潜艇有了声呐就可以在海底横行了,还会有许多因素。

        凭借雷达和声呐系统潜艇可以很好的规避礁石等水底障碍物。

        但实际上海面下的世界可并不像人们印象里那么平静,潜艇在海中航行也是需要航线的。为什么呢?

        首先对于咱们的地球而言,整个地球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南北两极和赤道的温度差异、季风洋流的运动、海底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等都会造成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

        同一片水域的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的温度盐度也是有差异的。

        一般来说上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浮力小,下层海水温度低盐度大密度大浮力大,两个密度不同的水层交接处,这层水域一般叫跃变层。

        跃变层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潜艇一般也都是在跃变层航行。

        但是有些海域因为洋流、暗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跃变层异常,使上层海水浮力大下层海水浮力小。

        当潜艇从正常跃变层驶入这样不正常的水域,潜艇浮力突然减小,就会导致潜艇被动下潜。

        这个过程比较快一般潜艇通过排水或者其他手段增加浮力是来不及的。

        往往就会越潜越深最终被海底巨大的压力压扁粉碎,艇毁人亡。

        这个现象就是潜艇掉深(跃变层海水密度异常现象叫做海中断崖)。纵观整个潜艇历史因海中断崖发生的掉深事故可能只有我军372艇自救成功,堪称奇迹了。

        当然说到这个海水浮力变化就不得不提一下一个有名的地方。

        在大海中有一片水域海底能产生大量沼气,沼气释放到海水中在海面形成沸腾现象。

        这样的海水浮力是大大减小的,船只到达该水域之后有不少发生沉船事故,这个地方就是百慕大三角。

        除了这个海中还有一个现象对潜艇威胁也很大。

        由于涨潮暖流洋流等猛烈地冲击浅滩处的障碍物时或通过狭窄的海峡进入深水区时,引起湍流。

        与海浪不同的是这个湍流是在海面下的叫潜浪,而且这个潜浪波幅从几十米到几百米,波长从几百米到上万米不等。

        如果潜艇遇到潜浪,就像海面的船只遇到海浪,会被海浪带动上下漂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