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国企也有自身的优势-第3/4页





        无非就是改制嘛!

        而东升电子的成功案例,就活生生的摆在眼前呢,省内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那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所以,对于陈哲的排斥和抗拒,他毫不犹豫的给予了当头痛击。

        不就是忽悠……咳咳,摆事实讲道理嘛,好像谁还不会似的……

        陈哲不是那种偏执不听劝的性格,只要从道理上讲得通,他不会为了一个面子,而从心理上去抗拒排斥。

        所以,杨毅忠其实没说完,他自己就转过弯来了。

        的确,自己之前的看法,确实有失偏颇了,这和他的阅历短缺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梦境给他带来了科技层面上的无限拔高,却不可能为他补足所有层面上的观念与认知,那就纯粹是奢侈的妄想了。

        知错就改!

        认清了这一点,他就很自然的开拓并理顺了自己的思路,“那杨叔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和市里面合作?”

        杨毅忠就下意识皱了下眉头。

        陈哲说的是“市里面”,意思还是相当鲜明的。

        当下只好道:“先说说你这边的情况吧,那些包括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无级变速、高端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真的可以覆盖耕整、播种、管理、收割等全方位的任务?”

        陈哲很认真的点头,“完全可以,最起码核心技术是不缺的,而且,现在特钢厂也已经从材料上做出了保障,虎须岭那边的研发中心和配套试验工厂,也马上就能投入使用。

        “所以,不管是发动机、主轴、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刀片刀具,还是相应的电控系统、传感器什么,都能保证其质量和性能上的领先优势。”

        在这一点上,他还算是收着说的。

        毕竟,现在也不需要玩什么智慧农业、智能化甚至是无人驾驶啥的,完全可以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他只需要做到几点就可以了,一是自主产权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二是可靠性、工作性能、售后服务上的保障。

        要知道,国内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水平,比在别的领域,落后程度上是更为夸张的。

        说句落后30年,绝对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

        举个例子,纽荷兰1104拖拉机。

        国内农场在90年就有引进过,那时候,人家就已经实现了电控液压提升技术,带电子力、位传感装置,犁耕带悬挂犁装置,驾驶员可以轻松控制。

        最关键的还是质量,一连用个七八年根本不会出什么问题。

        而国内呢,二十多年后都还是做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