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最隐秘的手段-第5/5页





        只是,如此以来,极容易引起更多人的不满。

        “陛下!”

        这时,宋青山站了出来:“可以容臣看一看这些奏疏吗?”

        弘治皇帝斜瞥,而后轻点头。

        宋青山便先后展开诸多奏疏。

        大抵有二三十份,上奏之人,官职也都不大,多为七八品的小官。

        这些人同时上奏定是有组织的,上奏之前,有过沟通,观点,基本一致。总体而言,问题并不大。

        只不过宋青山在这些奏疏之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南京都察院都事,李士实!

        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参与了宁王朱宸濠的搞事情,甚至还与宁王成了儿女亲家。

        有意思了!宋青山略微眯着眼。

        他对这李士实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成化年的进士,为官三十多年,混来混去,仍旧是个七品的小官。

        尤其是这个人比较自负,自比诸葛卧龙。

        如此有才之人,却得不到重用,这是怀才不遇啊!

        就像是许久未经人事的汉子,那宁王只需招招手,嫣然一笑,顿时天雷勾地火,李士实直接致仕投奔了宁王。

        由此可以推断,此番刺杀君王一事,与李士实大有关系啊!

        线索,主动送上门了!

        而后,宋青山笑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这些人刚正不阿,善于直谏,不应惩戒的!”

        他一脸淡然道:“若惩戒,或恐坏了陛下的声明。”

        这也是大明一大特色。

        言官们,敢说。

        非但敢说,还敢大说特说。

        你皇帝朝廷有问题,要说没问题,那找问题也要说。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大喷子!

        可偏偏,历代君王又无可奈何。

        我之所以说,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你皇帝要是动我,岂不是成昏君了?但凡你这个皇帝有些度量,也不应该与我等计较啊?

        于是乎,这股风气几乎延续至整个大明后半段。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一个大清官,同时也是大喷子海瑞,硬生生从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喷到了三品大员,乃至于一度扛着棺材板喷嘉靖皇帝,险些将嘉靖皇帝给气疯,最后,仍旧没有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