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出判陈州-第3/3页
因听说狄青要去陈州赴任,许多的军民知道后,都替他叫屈。临行的时候,黑灯瞎火的,仍旧有不少人自发出城来送他。也不知是哪个,给狄青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辗转经过了许多人,总算被送到狄青的手中。
其中有几句这么道:“相公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以一片赤诚,一身孤胆,一肩扛住朝堂的压力,率军南去。到任之后罢拙拔才,重建粮路。救大军出重围,败蛮军于郁水。收复失地,重挫蛮夷。扶大厦于将倒,拯百姓出倒悬,此功劳足可以彪炳千史!
更难得相公在平蛮功成之后,仍旧为南方百姓苦心筹谋,将心爱将士留在蛮地,世代驻守以备后患。回京之后,不曾陷身于高官厚禄,仍推功与人,委屈自受。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的官场中左冲右突、艰难行进,在流言四起中宠辱不惊,清明守正。
欧阳学士的劄子说,流言四起的时候,相公‘宜自退避事权,以止浮议,而青本武人,不知进退。’还有人说,相公是因为贪恋权势,不愿请辞。
我知道相公肯接受枢密使这一职,绝不是为了贪恋权势!相公亲自经历过大战,知道在枢密使这种要任上,由不懂军事的人把持,祸患有多大。因为一些低等的错误,曾丢掉过多少军士的性命!那不是别人,都是相公的袍泽兄弟、密友子侄,朝夕相伴的一群人,不是呈报战损的一个数字。
适逢狄公调任离京之日,不知将来何时能再见。狄帅之恩,我等百姓无以为报,只好为相公设立生祠,永世铭记。”
看到这一封信时,狄青身上患着病,正坐在离京的马车上。因道路不平,车厢不时还在颠簸。狄青将信看毕后,忍不住更咽两三声。
心里面突然有一个声音说,之前做的那些事,全都值得,毕竟世间还有人懂他。狄青忍不住感慨说,虽不知写信的这个人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家住哪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最难的时候有个知己,之前的委屈就不算什么。就算是前路再坎坷,也不难熬了。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