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脱险-第3/3页





        当初玉堂年幼的时候,想跟着别人一块儿上山学艺,本来家里人不赞成去。玉堂见哭闹不管用,立刻想出个主意说,已经见了师父了,师父夸他是多少年不遇的“奇才”,能成大器。倘若家里人非拦着,就是拖了他后腿,误了他了!

        一直以来,庆堂对这事没多想,以为是真的。上次和韩煦说到这,韩煦便就告诉说,师父们从来不会说“奇才”这话儿。就算是“奇才”,道德不行、吃不了苦、心性考验不过关,

        山上也根本不会要。不坚持三年,连正式入门都不够格,也干脆见不着师父的面儿。

        当初玉堂跟四哥说,学武艺根本一点不累,他刚学会的,很快就可以运用自如,连师兄都被他打倒了。上山什么好吃的都有,别人都怕他。

        全是扯屁!根据韩煦的记忆,实情与玉堂所说的恰恰相反:玉堂和师兄们拆招的时候,要么是赤手空拳冲上去,一下子被师兄给拨倒了,在地上摔一个大跟头,爬起来再上。要么是他一脚踢过去,被师兄接住他踢来的腿,一脚踢在他站着的腿上,他又倒了。要么是举着刀剑冲上去,立刻被师兄隔开、逼住,一脚踢在他侧肋上,他又倒了。

        练这么一天,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两只眼经常能哭成个烂桃,头发被拨弄得像一堆稻草,鸡窝似的在头顶上立着。别说梳洗,第二天可能都下不来床。就算这样,还是因为他年纪小,师父、师兄没动真的,下手全都留了情。

        说一句实话,要想学一些真东西,哪个没经过挨打呢!刚学的人,没有实战的经验,你再有悟性,跟别人练过几年、十几年的比,也差得太远了。那个时候他年纪小,力气又弱,制服别人,根本是天方夜谭么!

        只有一句话韩煦同意:玉堂确实是悟性高,这厮挨打的时间,跟别人比起来要短多了。头一次听见这些话儿,知道了玉堂当年真实的处境,庆堂是又心疼又觉得好笑:玉堂小小的年纪,他喊一句疼,家里知道了准备些药,送到山上,也帮他减轻些痛苦。

        这个孩子死心眼,害怕家里不让他学了,就这么忍着!看来白玉堂这个厮,想学什么肯吃苦,知道下力,对武艺什么的也是真爱。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