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巧遇-第3/3页
赵祯便道:“此事可行,依永叔的看法,这件事派谁去合适呢?”欧公便道:“包待制由河北转运使卸任回京,对边事熟知,又刚正不佞,可堪重任。”赵祯又问:“不知道包待制意下如何?”
包拯便道:“辽、夏战后,没藏讹庞投降辽国,夏境已成辽国的藩属,此番夏人大军压境,若说没有辽国的授意,也不可能。因此除了用兵以外,也确实需要向辽国派遣使者。
此次和谈,辽国那头倘有异动,需联合山东、河北、河东、三处人马压军边界,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往登州调遣水军,筹措各处的人马,给辽人那边施加压力。若往来迁延回复请教,怕贻误了时机。
如今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府、麟已经危在旦夕。宋、辽之间路途遥远,此时才开拔,恐怕真的到了辽国,已经迟了。”
这个话儿说得不假。即便是使者立刻就开拔,日夜兼程,等到到了上京临潢府,恐怕府、麟已失守了。赵祯便道:“包待制所言有道理,但事情紧急,辽国那头该如何安排?”
这个时候,欧阳修突然想起来道:“现如今司天监沈括正出访辽国,与辽人商议编纂天文、历数、风云、气象的书籍,此人才思敏捷,对答如流。
不如请陛下写一封急文,星夜兼程派人送去,把咱们的要求和底线,说与沈括那头知道,叫见机行事,先行去与辽帝商议。等到包待制过去了,再跟辽人正式谈。”如今已到了这个时候,赵祯这头,也无其他的法子想,暂时也只好如此了。
正商议时,那头夏竦人已经到了。听说了如今的情况后,夏竦有一个提议道:“这一次和谈至关重要:既不能让辽国参与进来,把战况扩大,又得拿住辽人的软肋,逼他们退步。咱们这边,必须有万全的把握才行。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道官家同不同意。”
赵祯便道:“夏枢密有话儿,但讲无妨。”夏竦遂道:“从军力上讲,我朝对辽、夏两家的人马,并没有能够碾压的实力。空口去谈,辽国未必真能听。倘若从市贸的方向着手,咱们发话儿,还真能拿捏住辽人的软肋!
不如这样:这一次包待制出使辽国,主要不带那些文臣。从商贾里面挑一批人,带几个要紧行头、行首,在市贸资银上给他们压力,这样行么?”赵祯便道:“英公此话言之有理。该怎么安排,你和包待制两人再商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