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深山静夜-第2/3页
旁边韩煦笑言道:“天下、国家犹可以均,中庸难为,只好尽量倾向贫弱。刻意追寻‘平均’二字,事情也未必能合情理。”因这个话儿,展昭点头同意道:“你说的这些也有道理。
只不过这个‘均’字,不是战事起时,百姓可逃,因此将士也可以逃的‘均’字。是大事临头人人守份,各安其职,合力共勉。”
韩煦突然又说话道:“百姓自发供奉神佛,是由己及人,他们自己需求的东西,便认为神佛也需要。圣贤修心、修身、修行,智慧充盈,欢喜由内至外,远不是区区外乐可撼。
至高者论人,也不分门户别派,愈扞卫本教愈有功,而重心重行。出家人,未必比在家人离佛更近。菩萨因大爱临凡救世,却不是因为贪恋回报。世人无知,道甚夷而民好径,怎么可以怨得了神佛?
人生多苦,令智者思。又有夜路无尽的时候,需要明灯以指引。浩瀚经典,学他来解惑开悟,而不在祈求神通。
龙有九种,论世上之人也有百样,田骈贵齐,而阳生贵己,怎可一概而论。有些人思想深远,自愿探求天地大道。是以各家各学世世相传,补遗取精,扬长去鄙,争有异而修不足,互有相通。”
这时候展昭插一句道:“曾经有句话这么道:‘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为何如今儒教盛行,而曾经盛行的杨、墨两家,却已经销声匿迹了?”
韩煦想了一下道:“从蛮荒之时开始算起,人类的灾难实在是太多。譬如灾荒瘟疫、外敌入侵。在大灾面前,单个人的能力实在是有限,很难在里面独善其身。每一次能侥幸熬过来,必须要大家同心合力、互相扶助。急难的时候,更需要有人能舍己救人。
太过‘贵己’,不肯为他人损一毫,长此以往,则涣散无序、人心难聚、我行我素、不伏调遣。太平无事时还自罢了,倘遇到危难时还没有大局,人人‘贵己’,恐怕一个也活不成,全族都得一块儿覆灭。
至于‘墨’道,‘兼爱’、‘非攻’的那些主张,又太过高远。人性的原因,普及太难。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对常人来说有些太难,但常人里头,哪个没做过一两件打抱不平的侠义事,锄强扶弱过一两回?朱家、郭解这样的,人数虽少,从古就没有断绝过。”
看着展昭似有所思,韩煦接着之前的话头,继续说道:“不可以色身见如来,禅师知道,初学的人似懂非懂,知道的不深。芸芸众生,识字的不多,想理解这些就更难。
百姓未得教化,无知无畏。不知道路在何处,道在何方。立碑塑像感教与人,好比是千江江水里面的月影。众人看见了月影后,可能会知道是月亮的影子,引导他们去望月。
自古治世,不是一家之学、一策之计所能治,百花齐放,方得繁荣。而草创之初与兴盛之世的治法,也不相同。神佛使人感悟大道,心境超脱。仰首拜他,叫人有敬畏收敛之心,不得为所欲为。”
展昭又道:“当年王则起兵的时候,曾经作《滴泪经》招引信众,百姓蜂拥而至。所到之处寇城掠地,为害不浅。又譬如种种伪经当下流行,邪僧歪说籍佛之名,恐吓蒙昧、欺人钱财,寺庙不禁。虽然有月光普照大地,世人贪求的是千江月影,而不知本月。沉迷于幻影,未必能离大道更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