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陈家庄陈数问案-第2/3页





        知县少年束发学文的时候,也曾立下志向说,要救拔百姓出水火,拯救万民出倒悬。经得多了,见识了那班厮们不单是有贫弱无依、嗷嗷待救的一面,更有愚顽执拗、不听劝阻的另一面,有藐视规则、蒙混贪得的一面,更有图谋不轨、寻衅生事的一面。

        遇着事他们不知道反省,便要骂老婆、打孩子抱怨上官。前前后后给他机会,返回头他却咬你的不是,偏偏这些人还不在少数。平素里冷眼看他们意图,简单里透着十足的恶意。时日久了,自己这心慢慢就淡了。

        做了这些年知县,他自也知:许多时费力做了许多的好事,百姓也未必领你的情,但有一样办地差了,他们骂你却不留情。他们只信是官必贪,骂贪官污吏时,从没外出他刘胜来。

        就拿这一次的饥荒说,他们难道就没责任?这厮们平时不打算,旺年多收了几石粮,顿顿都是鸡鸭鱼肉,肚皮吃得都撑破了。赶在灾年没了积蓄,立刻就出来撒泼打滚,需要上面的赈济了。说实话就算他们饿死了,又怨得着谁!

        知县找了这许多理由,对于自己的无作为,也就心安理得睡安稳了。若说劫粮,哪家富余的不遭抢?只碍着主人是陈数,众人怕他,他的店铺是抢的晚的。吃闹不过,刘知县安排了本县的一个苗班头,专管陈数这件事。

        按照众人的描述,抢陈数店铺的这班人,不像是八公山上的那班贼,只像一般的流民。听他们说话,为首的唤作“李公济”,口音似乎是殷水西陈家庄那一片的人。

        陈数在陈州,口里若说一句话,哪个敢道半个“不”字!偏偏这一班小贼,全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就敢来大虫脸上捋虎须,抢他陈数的店铺了!这仇没法不报。既然他家在陈家庄,距殷水县也不过五十里,要人便只去陈家庄。

        因为操心,天不亮陈数就起来了,出去带上了自己的人马,又专门唤了苗班头,还有苗班头那一拨土兵。一队土兵加几十个伴当,人马加起来有六七十,众人一道儿,手上全都持了器械,大摇大摆往陈家庄去了。

        须臾到了一个村口,苗班头远远地指着道:“官人请看,那个就是陈家庄了。一会儿咱们进去了,该怎么说?”陈数看了陈家庄地貌,这村原来有一东一西两条路。往东的这条路宽阔些,正通着殷水,往西这条路却不宽,通着西北方向的村落。

        陈数便道苗班头道:“苗班头,你们乡里乡亲的。一会儿问话,你不会害怕得罪人,帮他们一块儿来糊弄我吧?”苗班头立刻笑了道:“官人说的甚么话!俺们依照知县的吩咐,就是来帮衬官人的,你说什么俺们都依!”

        陈数便就说话道:“知道你难,其实也不用你们拷问。只要班头带着人,帮我把两条路都封了,不准村里人随意进出,就足够了。”当下苗班头带人去封路,这边陈数领着伴当,一径往村里拿人来了。所有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不许回避,都叫去村前打麦场上站着。

        陈家村村里的男子,因怕被上头捉劳役,大都逃了,剩下的一班老幼妇孺,饿得只剩下一层皮,连个大气喘不得,眼巴巴地等着吃的,哪里能够听陈数指挥?看见了陈数一行人,只当是来了一伙儿盗贼,专门进村来抢粮的,场面登时就乱了。

        一个太婆不怕脚小,一道烟藏起了祖传的纺锥。一个老汉把泥盆摔了,砸碎了也不肯叫人抢走,一时间大人哭孩子闹的,吵吵嚷嚷乱将起来。幸喜得跟着陈数的这些人,都是一些能干的伴当。看村里人要逃,拎鸡也似得把他们捉住,帮着这厮们站出门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