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李元昊南部提驻军-第2/3页
除了宋朝、凉州两家,灵州南部的那些族长,不满元昊的人不少。这厮们名义上属于夏人,实际上也是各顾各的,自家的地盘自家做主。只要从别处有钱拿,他们自然也乐意效劳。
眼看着多家联合起来,明面上说是“保护商贾”,这些商贾经过的地界,谁不清楚?除了扶植他们的人,还能有谁?目的还不是防范夏军!
为这件事上,张元大致替元昊谋划了一下,提出了几个疑问来。第一:若是对这件事不管不顾,采取防御,那么对夏军利、弊孰大?第二:若夏军决计对此事反击,从何处反攻,才最有利。第三:若是一定要反击,如何部署才最有利。
就第一件事情上来讲,根据可靠的消息说,宋朝那边,吕夷简已经答应了说,若联军商贾被夏军逼迫的时候,紧急的关头,众人可以向怀德军求救,周边靖安寨、胜羌寨、绥宁寨等几处营寨,也可以为众人提供隐蔽。除此之外,宋军又加建了通远、天圣这两处营寨,给夏军这边增加压力。
就这第一件事来说,夏军与甘、凉两家的联军比,军力比他们强不少,再加上宋人却不同了:宋人在人数、还有军械配备上面,比夏军这边强上不少,而且不管是人马还是辎重,他们都有源源不断的接应,打持久战耗费得起。真要是硬拼,夏人未必能占到便宜。
一旦事情处置得不好,宋人断掉边上的榷场,周边诸侯也纷纷效仿,然后再掐断与夏人的市贸。到这时夏人内部求和的一派,必然会阻扰。倘若不能及时解决,天长日久,夏人必将内部分裂、萎靡贫困,军力自然也就弱了。
对于元昊来说,不管有没有宋人掺和,打下甘、凉是长久之计,这一点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有任何改变。遇到困难,必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付出再大也要坚持。两个遂转到二、三问,然后又继续商议起来。
这边张元指着地图,向元昊这厮建议说,要想击溃那一班商贾,需要从磨云山、钱哥山、袋袋岭、罗漫山以及折河这几处位置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选择进攻。磨云山距离宋军的边界太近,一旦两边摩擦起来,恐怕局势会闹大,这不是夏人所希望的,因此磨云山不予考虑。
钱哥山那边,虽然说距离宋朝已经远了,当地最大的慕恩族,如今并没有投靠过来,外面看仍旧是自立的,夏人的势力插不进去,打他就需要多费些力气,钱哥山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罗漫山那边,与凉州之间距离太近,在潘罗支的眼皮子底下,一旦被袭,救应容易,亦不太好取。所以最容易得手的,便是袋袋岭这一处,那么就从袋袋岭下手。说不得元昊安排人马,开始部署这一场战事。
袋袋岭位于折河以南,有多部羌族杂居其中。这地方先时是唐人土地,自从唐朝覆灭后,先后经历了几个大酋,袋袋岭周边的人马,一直在夏、宋之间来回游走,反复背反和投靠。
直至宋朝淳化年间,李继迁自立为夏王,依靠辽国的支持,势力日强,收复了灵州重镇之后,袋袋岭大族耀密的族长,率其所部投靠过来,袋袋岭自此才属了夏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耀密族势力日渐衰弱,周边有许多族又壮大起来,袋袋岭名义上虽然属于夏地,其实有多股势力混杂交错,所有这边的羌人,其实只听命于自家的族长,上面人发话全都是狗屁。在各部族长的心里面,都有自己的盘算,许多事根本就插不进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