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一百一十一章-第5/6页
“回皇上,是。”
皇上说这话自然是有原因的。
毕竟在天齐,翰林,只是一个任职的标准,一般在翰林院中任职的人,除了翰林院身的官职外,还能担任一个拥有实权的位置。
像是温清衍这样的侍读,一般也会同时在六部任职。
只会当初温清衍自请外放,回的时间也不凑巧,六部中都没有合适的位置,便耽误了下。
“朕没记错的话,回京已经有两年了,继续闲着也不是事儿。这为国库开源事既然率先提出,那就同这黄生一起,负责这件事好了。”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状似不经意地加上了一句:
“朕看这个左侍郎的位置就挺适合,日温爱卿就和黄生一起,去户部任职把。至于赵爱卿……詹事府那边还缺一个詹士,就由去好了。”
这一同安排,直接给大皇子一脉的一众官员给蒙了。
他们刚刚还在庆幸只是多了一个从六品的员外郎,结果皇上马上就换了一个侍郎?
要知道在六部中,侍郎可仅仅只次于尚书位!
然而还不等大皇子一脉的官员们伤心。
就又听到了皇上让户部原的左侍郎担任詹事府詹士的任命。
詹事府詹士一职所以悬空,到底还是因为天齐在储君未定。
詹事府是为了储君服务的部门,没有储君,詹事府中有没有主事,又有什么区别呢?
除了詹事府外,余为太子服务的一干部门与职位,例如太子太傅等,也都同样处于悬空的状态。
皇上在任命了一个詹事府的主事人,是否证皇上心中对于储君的人选已经有了定论?
谁不知道户部的一众官员是坚定拥护大殿下的存在,在皇上让大殿下的人平调到这个位置,是否可以说,在厉王与大殿下间,皇上还是更加属意大殿下?
这样一想,丢掉一个户部侍郎的位置,似乎就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起。
也是顾砚书不在这朝堂上,若是在,看到皇帝这一番操作,就能知道,这是端水大师又开始端水了!
这真真假假的,总归是要让大皇子与厉王府的天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但总的说,这一局,依旧是厉王府胜了。
“三皇嫂为什么这么说?”
听到顾砚书的定论,五皇子有些不解。
“户部侍郎到詹事府詹士,看似平调,实却能够说是暗贬。”
顾砚书微微笑了笑,轻轻喝了一口茶,缓缓解释着:
“别说在天齐储君位悬空,就算这太子已立,詹事府詹士手中所拥有的实权,也是远不及户部侍郎的。”
“除此外,纵观天齐历史,在詹事府詹士这个位置上做过的,又有个最后位极人臣了?”
不得不说,詹事府詹士在天齐,可不是什么好职位。
用华夏人的话说,那便是风水不好。
从天齐开国以,担任过詹事府詹士的,没有三十人也有二十人了。
中命最好的一个,便是在这个位置上光荣退休,回老家颐养天年的。
至于剩下的?
不就是不得好死,就是贬出京。
这都还算好的,中最惨的一个,最后甚至直接抄家灭族。
在大皇子一脉觉得是个好事,不过是因为天齐在储君位悬空,这个位置,可以当做皇上的暗示看。
但就皇上这端水的水平看,这个暗示,基可以看做是大皇子一脉的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