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收果子了



  陈星言看这山楂糕能卖,便想着干脆也把山楂酱做出来。

  山楂酱比山楂糕要稍微难一些,主要还是火候和糖的配比。

  山楂彻底洗净后,一捏为二,用小刀挖去根蒂和籽。

  放入砂锅里,加水大火不停的搅拌翻炒至山楂很软烂时,加入糖继续炒。

  陈星言没敢用家里头的大铁锅炒,就是担心这东西会有什么不好的反应,用砂锅倒是还保险一些。

  就这样一直翻炒,还得控制火候,一直炒至很粘稠即可。

  陈星言将做好的山楂酱封入罐中,给一人冲了一杯水喝。

  菖蒲喝地两只眼睛都是弯弯的,“小姐,这个真好喝,酸酸甜甜的。”

  陈星言笑了笑,“好喝也不能喝太多,一杯就可以了,否则你要肚子疼了。”

  菖蒲吐了吐小舌头,低头继续喝。

  “娘,兴旺哥还在外头忙活吧?”

  “嗯,在呢。刚刚不是让人给他们一人送了一碗过去?”

  陈星言笑道:“我想着让兴旺哥去弄些小罐子回来,咱们封好了口子,可以拿出去卖的。”

  王氏一想也是,这山楂糕卖的好,这山楂酱定然也能卖的好。

  陈星言为了能中和这山楂的酸度,每一锅里都加了两个苹果,这样省糖。

  至于苹果,他们这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种,根本不算啥稀罕物。

  陈星言这回也是多了个心眼儿,就是不想让别人一尝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山楂酱来。

  山楂糕的做法太简单,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别人也能做出来。

  可是这山楂酱就不一样了,不是那么好模仿的。

  兴旺听完了陈星言的要求,立马就应了。

  “弟妹放心,这个好办。我姑家就是做酒的,常年跟隔壁村的老封头要陶罐呢,弟妹只说要多少吧。”

  陈星言想了想,“兴旺哥,这么大的陶罐,一般要多少钱?”

  卢兴旺看了一眼,这小陶罐个头儿是真不大,感觉比他家的盐罐子都要小了许多。

  “应该没多少钱,若是要的少,可能三四文一个,要的多了,估计两三文钱就能拿下。”

  “那好,就先订一百个吧。”

  卢兴旺一脸惊讶,这一百个可不少了。

  “成,我现在就去问问。”

  卢兴旺将小陶罐拿在手里,回去就牵了驴子出来去找老封头儿了。

  几天后,之前与卢大熊商定好的那两家酒楼对于山楂糕的需求也稳定了,一天两木盘,另外,又上了他家的如意酱。

  之所以叫如意酱,就是不想让人一猜就知道是什么果子做的。

  在这酒楼里,喝上一碗如意果酱的水,都得两文钱呢。

  而这一小罐的如意酱,少说也能冲上二十碗,可是卢大熊供货给他们,也才只收二十五文钱,而且罐子还是要回收的。

  陈星言注意到这里的梨子也都长地不错,她在原主的记忆中得知,在南方,这梨子一只都要卖到十文钱呢。

  可是在这里,这梨子压根儿不值钱,有些人家的梨子甚至都放地坏掉了,干脆就给鸡鸭吃。

  主要是这东西不抗饿。

  在南方人眼里觉得是稀罕物的好东西,在这边的老百姓看来,还不及一斤糙米来地实惠。

  这一来二去的,如意酱又上了新口味,不到半个月,如意果酱已经是风靡整个高阳县城了。

  高阳县虽然是穷县,可是富人也不少的。

  有些人家甚至是整罐地往家买,而且一买就是三五罐,这可把酒楼的掌柜给乐坏了。

  卢大熊给他二十五文一罐,他捯手就能卖到四十文,这是妥妥的快钱呀!

  因为他们家又开始收苹果和梨子了,

  他们卢家村种这种果树的不多,一般就是一家种上两三棵,够自己家人吃就可以了。

  而上柳村种苹果树和梨树的就特别多。

  柳大壮家自己家就种了三亩的梨树。

  倒不是他家愿意种,主要是那一片地种庄稼也长不好,倒不如种着果树,好歹也能换些银钱。

  而且大治国的律法里,种果树的话,这农税也是按果子来收,算下来,倒是比种粮食交的税还少一些。

  柳大壮原本还在愁着家里的那么些梨子不知道咋办呢,现在听说大舅哥这里收梨子,立马就欢实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