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第4/5页
    
        众山长和幕友:……
        恰好?还随便选的?骗鬼去吧你!
        但左右这题确实比正试那场正常多了,考的就是阅读量和够不够仔细,他们也没再揪着不放。
        结果就是这复试剩下的考生里头,居然有三四成人真的围绕‘晏子搬家’来写诗。
        这些卷子就可以不用细看了,直接黜落就成,倒是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
        这酷暑时分,阅卷也是辛苦活计,一众山长和幕友们这才觉得心气儿顺了一些。
        最后便是定名次了。这是刘学政的主场。
        不过在这上头他倒是没有弄什么幺蛾子,悉心采纳了一众山长和幕友的多方意见。
        到了院试放榜前一日,一众秀才的名次都已经定好。
        就只剩下头名和第二名还没敲定。
        因为有两份卷子,一份八股文写的更好,字里行间可见深厚的经义功底。
        另一份则诗写的更好,徜徉恣肆,让人读了爱罢不休。
        当然能让众人都纠结至此,这二人另一道写的稍逊色一些的题,也已经把同场绝大多数学子给比了下去。
        最后众人纷纷表态,支持前者的人比支持后者的,恰好多了一人。
        只剩下刘学政暂时没表态了,但说到底他的权利最大,而刘学政好诗文,众人便不约而同地想这头名肯定是后者诗文写的更精妙的那个学子了。
        左右两份卷子水平就在伯仲之间,谁拿头名都很是让人信服。
        不过匪夷所思的是,最后刘学政却是点了前者为头名!
        众人不禁纷纷感叹道,这刘学政虽然出题爱弄幺蛾子,倒真的是广开言路,能采纳他人意见,而不只以自己喜恶来定夺的贤明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里已经有宝子写了出处了,我在这边还是标注一下——
        来自知乎:据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清代彭元瑞精通典故,曾经在江苏当学政,出过一个题:「平仲君迁」,很多童生没读过庾信的《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或者左思的《吴都赋》:平仲、桾櫏、松梓、古度。楠榴之木,相思之树。
        因此不知道「平仲」、「君迁(桾櫏)」其实是两种树木的名字,结果纷纷把诗写成了晏子搬家(晏婴字仲,谥平,世称「平仲」),一时传为笑谈。
        …………
        感谢在2022-05-24  18:32:33~2022-05-25  13:29: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当当当当、如来  1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