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捉虫)-第3/4页





        在等待试题的时候,不少考生的呼吸声就已经不自觉地变得粗重,生怕这刘学政又来前头那么一出!

        穆二胖正场发挥的不错,但心里其实也期盼着刘学政也千万别又从自己家乡捡东西出来考,他是真没有那份心力去把这考官研究得更透彻了!

        在众考生焦灼地等待了约一二刻钟后,文书举着贴着试题的木牌开始擎游。

        好消息是这次在穆二胖看清试题的时候,没有听到附近考生抽冷子的声音了,所以今遭的题应该不是很难。

        穆二胖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等文书走到自己跟前,彻底看清题目了,他立刻便把两道题都抄写下来。

        文题为‘所藏乎身不恕’。

        同样还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题,这句话出自《大学》,前后原句是‘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这个‘诸己’、‘诸人’的解释,还可以联系孔圣人的另一句话来理解,《论语》中有一句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翻译过来就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所以这题涵盖的所有题意是君子都是先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自己能做到的再要求别人做,不该做的事,自己先不做,然后才是要求别人不做。不采用这般推己及人的宽恕之道,自己不能宽恕别人的缺点,而能够教导别人宽恕的人,是不会有的。

        《大学》是一部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书。

        这题讲的便是修身了,穆二胖准备按着这个‘诸己恕身,恕人如恕己’这个思路写。倒也同样不是很难。

        有个思路之后,他开始看诗题了。

        诗题只四个字‘平仲君迁’。

        依旧是一般人看到两眼一抹黑,觉得摸不着头脑的题目。

        但今遭考场里头大家却都很冷静,为何呢?

        盖因为春秋后期时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字仲,谥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尊称为晏子。

        这读书人里头总没有几个不知道晏子的吧?

        ‘晏子君迁’,也就是晏子搬家了。他们倒是未曾听过这方面的典故,只听过关于孟子的——‘孟母三迁’的典故。

        但是孟子都能有相关搬家的典故了,晏子有一个类似的、冷僻一些的故事自然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反正往这上头写就是了,不知道具体的,那就多夸赞一下晏子的功绩呗!

        有这种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因此考场内的氛围,反而比之前轻松了一些。

        也不再有成片的考生凝思苦想、却不知如何动笔的情况了。

        穆二胖还是一如既往按着顺序答题,先确保前头的文章写好了,然后再想诗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