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征途(十三)-第2/3页



  知县石礼贤吓得屁滚尿流,扑通一跪,磕头如捣蒜,“好汉饶命,您要多少银子,本官都掏”。

  罗承耀哈哈大笑,“饶汝命不难,拿全椒城来换”。

  知县老爷回城了,十几顶轿子,数百随从,守城的兵丁不敢怠慢,打开了城门。

  “杀!”

  扮作随从的明军,杀散兵丁,控制了城门。

  “杀”,李元胤率军从城外入城。

  “不要抵抗,放下武器”,知县石礼贤大呼。

  有这位老爷协助,明军攻取全椒之役,十分轻松,如同一场旅行,一人未伤,便将全椒守兵缴了械。

  兵贵神速,李元胤夺了全椒城后,立即从全椒渡过襄水,直扑清参将黄显的大营。

  天色已黑,黄显睡得正香。他只知道提防对岸的明军,怎么也想不到明军会忽然出现在自己的营寨后。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李元胤、罗承耀率军闯入清军营寨,好一顿杀,杀得清军抱头鼠窜,人马蹈籍无数。

  可怜黄显尚来不及披甲,便被李元胤割了脑袋。

  一仗顺,仗仗顺。

  李元胤势如破竹,一口气又攻下了琅琊山。此山是滁州的南大门,居然没有一个守军。

  “敌袭,敌袭”,滁州城头,几个守兵看到了如潮的人流,惊恐地大喊。

  滁州的精兵都被许尔安、黄显带去分守西、北要隘,州城里只有五百守兵和一帮衙役。

  “罗知州,是战是降,您倒是拿个主意呀”,守备焦急地向知州罗朴请示。

  “唉,大势已去!可本官的家眷皆在北方,如何能降明?”

  罗朴不断地摇头,哀声叹气地往后堂去了,搞得守备如雾里看花。

  须臾,有亲随从后堂奔出,“不好了,老爷自缢了!”

  守备叹了口气,“您的家眷在北方,咱的家眷却在城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恕不能陪您了!”

  大步走出州衙,献城而降。

  不费吹灰之力,得了滁州,李元胤大喜,又继续西进,攻下了清流关,往清滁州副将许尔安所在的大枪岭杀去。

  巍巍大枪岭,羊肠盘九曲。

  深林野雉雊,短草豺虎伏。

  行人疲不进,惨惨对僮仆。

  下得仙居涧,始复就平陆。

  一株罗浮苍,春深粲如玉。

  五年怅不见,乞日开我目。

  此诗乃元人所留,写的是大枪岭之险。

  大枪岭下,严孝勇、王之纲、赵潜、陆文野诸部七千明军,与清滁州副将许尔安的三千兵马已经激战十余日了。

  明军兵多,清军却占着地利,让明军望岭兴叹。

  “呯呯呯呯呯”,爆豆似的铳声响起,明军又躺下了几十具尸体,缓缓退下。

  “钱公,此岭太险,不如围之,待敌粮草断绝再攻”,张煌言对钱谦益言道。

  “苍水所言甚是啊”,钱谦益长叹了一口气。

  二人正欲做长期围困的打算,忽报岭下来了友军,却是李元胤率军赶来会合。

  得知李元胤打下了滁州,钱谦益大喜,如此,岭上的清军便是罟中之鱼了。

  “岭上的清军听真,我军已克滁州,钱总督有令,降者免死!”

  “滁州营的弟兄们,汝等家小皆在滁州,速速归降,便可与家人团聚”。

  “滁州绿营的弟兄们,大伙都是汉人,何苦为鞑虏做牛马?快归降吧,汉人不打汉人”

  一声声喊话,令岭上的清军军心大乱,士气沮丧。

  来了李元胤部这支精兵,明军实力大增。钱谦益更改了长期围困的计划,下令攻岭。

  “轰轰轰!”

  雷鸣般的炮声响起,硝烟未散,李元胤、严孝勇、王之纲、赵潜、陆文野诸部奋勇登岭。

  清军已没了斗志,很快便被明军攻上了主峰。

  “弟兄们,随我杀”,许尔安还欲困兽犹斗,蓦地后背一疼,一把钢刀透体而入。回身一看,竟是部下游击、家奴许彪。原来许彪自上次被许尔安鞭笞之后,便怀恨在心,此时大势已去,更动了卖主求荣的念头。

  “汝竟敢”

  刀插得很深,捅破了内脏,许尔安话未说完,便已气绝。

  许彪阴狠地一笑,“对不住了,大公子,小人只是想活命而已”,说完用刀割下了许尔安的人头,拎着人头请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