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纳谏



  人这种生物很奇怪,张名振活着的时候,老和光武大帝对着干,光武大帝气得要命,多少次扬言要杀了他。可张名振真死了,皇帝陛下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光武二年秋季的一天,朱亨嘉检阅驻京部队,一时兴起,率亲信文武在校场射箭。作为马上皇帝,他的箭法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十中八九。可惜,仍有把握不住的那个一。

  这一箭,皇帝陛下失手了,没射中。

  “好箭法!”

  “陛下神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下里一片欢呼声。

  朱亨嘉很奇怪,箭靶上无箭,自己明明脱靶了。难道是用力过猛,射透了箭靶?

  “来人,取箭靶来”,取过箭靶一看,上面一点破损皆无,分明是没射中,脱了靶。

  “呜~呜~呜~”

  朱亨嘉放声大哭。

  左右急问:“陛下何故悲伤?”

  朱亨嘉一边抹眼泪,一边呜咽道:“朕此箭分明未中,尔等都是朕最信任的大臣,居然一个敢说真话的都没有。若是张名振还活着,必然会直接告诉朕没射中。可惜了朕的定西侯啊!”

  此言一出,群臣皆羞得面红耳赤。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时。

  朱亨嘉这一哭,眼泪居然止不住了。郑封急忙劝道:“群臣不说陛下未射中,有的是因为爱戴陛下说了谎,有的则是惧怕陛下说了谎,并非不忠。陛下若想让群臣说真话,当学唐太宗”。

  “哦,朕应该如何学唐太宗?”

  “唐太宗鼓励群臣劝谏。说的对的,便采纳;说的不对的,也不追究,是以群臣劝谏如流。我大明不杀言官,是一个道理”。

  “郑卿此言甚善”。

  次日早朝,朱亨嘉对群臣说道:“朕闻事君之义,有犯无隐。家有争子,不失其家;国有争臣,不亡其国。朕少时喜射箭,以弓马定天下,然亦有脱靶之时。明疆万里,事务万千,朕如何能件件皆懂?又如何能不犯错?尔等大臣,既食明禄,当匡朕之非。纵有谏者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朕愿做唐太宗,卿等皆做魏征,如何?”

  此言一出,本以为大臣们会纷纷叫好。结果,朝堂上居然鸦雀无声。

  朱亨嘉火了,“怎么,难道卿等以为朕不如唐太宗吗?缘何不说话?”

  督察院左都御史郭之奇一向直言敢谏,当下谏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大臣欲谏诤,必畏犯逆鳞。故太宗皇帝虽然神采英毅,每次召见谏臣,一定和颜悦色,生怕吓坏了臣子,听不到真话。陛下欲做太宗,却动辄易怒,臣子们如何敢进谏?”

  听完此言,朱亨嘉老脸一红,当即向郭之奇道歉道:“郭卿所言甚是,朕今后当学着止怒。今后卿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保证不发怒!”

  “陛下圣明!”

  这一下朝堂上呼声一片。

  进谏之风一刮起来,可不得了,谏疏如潮。

  湖广有一举子,科考作弊,朱亨嘉得知大怒,下令斩首。刑部尚书王化澄进谏,施法不宜太过。此人之罪够不上斩首,流放即可,又举了万历朝类似案例。下旨,改为流放台湾。

  有一回天狗食日,钦天监正宋应星认为这是祭祀用的祭品太丰盛、过于奢侈造成的。建议缩减祭品,减少财政开支。上批复曰:准。

  武英殿大学士、两广总督苏观生是个暴脾气,有一回来南京公干。有急事找朱亨嘉没找着,结果发现皇帝躲在东暖阁和孙金鼎下围棋,一来气,直接把棋盘掀了。

  朱亨嘉大怒,责问道:“魏征都没掀过唐太宗的棋盘,难不成汝比魏征还厉害?”

  苏观生一句话就噎得朱亨嘉哑口无言,“臣若做不了魏征,陛下您也就不是唐太宗了”,从此以后,再不敢和大臣下棋,只敢躲在后宫和嫔妃们下。

  南京的宫殿本来雄伟壮观,可是被清虏改成满城后,残破得厉害。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坤宁宫、春和宫、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等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刚登基,国库里没钱,修宫殿这事便放下了。这两年,除了在台湾、安南有些小动作外,没打大仗。各大粮仓皆填满了,国库里也攒下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