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谋郑(一)-第2/3页



  磨刀霍霍,正欲出征,忽报高平莫氏王太妃赵宝莲娘娘、安南都统使莫英将随征的莫军人数由两万增加到了三万五千人,并亲自领军随征。

  张名振大喜,这样一来,他手中的陆师人数便由三万五千,增加到了五万,兵力充足了不少。

  正准备唤人请他们入大帐,副将黄昭却道:“依末将愚见,大帅当至辕门口亲迎莫氏王太妃和都统使为好”。

  “大明是君,莫氏是臣;本帅是主帅,彼等是本帅的部下。为何要本帅亲迎?”

  黄昭压低了声音道:“大帅有所不知,这高平莫氏的赵宝莲娘娘和咱陛下的关系非同一般,此事,广西旧将皆知。大帅还是给其一些薄面为好,免得圣上怪罪”。

  “荒唐!圣上怎可做此有违礼教之事?”

  理学盛行的大明朝虽然不禁寡妇改嫁,但是却鼓励寡妇守节。明文规定:“寡妇守节不改嫁,免除其差役”。除了政策上的鼓励外,那一座座贞节牌坊和压得寡妇们喘不来气。

  堂堂皇帝,天下道徳楷模,居然和高平莫氏的国母、一个寡妇做出如此苟且之事,在信奉理学的张名振看来,简直是难以容忍。暗道,这光武皇帝的品德不如鲁监国殿下多矣!

  张名振乃鲁监国死忠,对当年光武帝使手段逼鲁监国退位就藩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当然,现在大势已定,他也只是心中耿耿,并无谋反的念头。不过,私下里总是喜欢拿光武帝和鲁监国比。越比越觉得鲁监国是君子,光武帝是无赖。可不知咋搞的,君子楞是斗不过无赖。类似的例子很多,项羽斗不过刘邦,宋襄公斗不过楚成王。莫非这帝王之位,非无赖不能为之?

  帝位争夺也就罢了,在张名振看来,争来争去还都在老朱家的碗里。可和寡妇睡觉却万万不能忍!虽然我大明允许寡妇改嫁,但您是一国之君,应该鼓励寡妇守节,死了以后再给她们立个大大的牌坊,这样才是好皇帝。您倒好,直接把人寡妇睡了,岂不是离经叛道?更严重的是,这寡妇还是高平莫氏的国母,真正是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当下便把脸一沉,昂然对黄昭说道:“本帅乃是天朝大帅,代表着大明的尊严。那高平莫氏是我大明的臣子,岂有本帅亲迎的道理?汝去迎一下,本帅在大帐等候他们”。

  赵宝莲和莫英走入大帐,张名振不阴不阳地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吩咐设宴款待,席间态度甚是倨傲。

  赵太妃倒是不以为意,十六岁的莫英却目露不平之色,愤愤不满。

  “母妃,那定西侯委实狂妄,颐指气使,不把我莫氏放在眼里,可恶也”,赴完宴,安南都统使莫英气恼地对赵太妃说。

  赵宝莲微笑,“我儿已经亲政,是高平莫氏的大王。为王者,须学会压制自己的怒气,不可意气用事”。

  “可我莫氏是为大明打仗,大明却不把莫氏当回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大明打仗?为大明打仗,为娘用得着出动三万五千精兵?”

  赵宝莲厉喝道:“汝听好了,此战并非为大明而战,乃是为我莫氏自己而战。汝能否恢复我朝太祖高皇帝之伟业,重掌升龙城,全看此战”。

  “恢复太祖之伟业?母妃,您的意思是说”,莫英年轻的脸庞上,一阵兴奋。

  “不错”,赵宝莲微笑道:“昔年太祖能废黎朝建莫朝,我儿如何不能?”

  酒宴散后,张名振越想越气,决定上疏给朱亨嘉,劝皇帝私生活检点些。当然不能直接劝,得拐着弯劝。

  于是一道请求为安南国的寡妇立牌坊、并免除其差役的题本拟好了。

  题为表彰安南国贞妇事

  臣名振闻:忠臣良将、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者,国家之宝也。自汉朝宣帝以来,历朝莫不表彰贞妇守节、抚养幼孤、侍奉公婆,有家方能有国矣。故伊川先生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安南国为我大明属国,当遵大明礼制。请免安南国贞妇之家差役,旌表门闾、封爵赠号、立祠供乡人祭祀微末浅识,静候圣裁。

  这道疏送至南京乾清宫后,朱亨嘉看得莫名其妙,汝一个将军,管寡妇守节的事做甚?

  慢慢品,安南国、寡妇、守节,可恶!张名振分明是知道朕跟宝莲的事了,上疏规劝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