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相煎(一)-第2/3页
陈锦急了:“大将军,您可不能小看了这朱成功,其刚起兵时不过九十人,现在已经拥众近两万,若任其发展,将来必是大清心腹之患”。
陈泰一楞,这陈锦的话也不是毫无道理。
想了想说道:“陈督宪,汝和赵提督去漳州剿灭朱成功。其余诸将在同安做好渡海打厦门的准备。”
又对水师总兵盖一鹏、副将强世爵说:“汝二人尽快打造战船、扩建水师,半年后,本帅要领汝等,一举荡平福建海寇”。
二人领命而去。
清漳州总兵王邦俊得知援兵马上就到的消息后,信心大增。
他乘朱成功进攻诏安县之机,进攻盘陀岭。
一日清晨,大雾弥漫,睁眼不见五指。
王邦俊忽然哈哈大笑。部下不解地问他何故发笑。他道:“朦朦胧胧之间,正是破贼之时耳”。
挑选三千精锐,趁着大雾,大举突击。因为雾太大,直到清军爬上了盘陀岭顶峰,朱军才发现。匆忙抵抗,大溃。朱成功部下中冲镇柯宸枢阵亡。
败讯传来,朱成功被迫放弃围攻诏安,回到老巢铜山所。
“唉!”
他长叹一口气,好不容易占领了云霄城,又被清军夺了回去。
起兵几年了,兵不过万余,一块稳定的地盘都没有,只能栖身于小岛之上。
难!难!难!
这位隆武帝所封的大明忠孝伯,自幼“风仪秀整,俶傥有大志”,读书不治章句,喜读与。隆武帝赐姓朱,赐名成功。他对隆武帝的知遇之恩极为感念,始终只用“招讨大将军”名号行事。多次拒绝朱亨嘉和鲁王以海的招抚,迎宁靖王朱术桂于铜山。
“招讨大将军何故长叹?”
左先锋施郎问道。
朱成功悠悠道:“创业维艰,至今兵微将寡,无立锥之地。奈何?”
施郎道:“自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这是上天在考验您,何必忧愁?至于迅速扩充实力之法,末将有两策”。
朱成功大喜,他知道施郎鬼点子多。
“汝快说说,有什么法子可以迅速扩充实力?”
“其一、剿灭盗匪。这些盗匪,为匪多年,财物丰盈,军队战力弱。打他们,既容易还能迅速得到扩军所需的钱粮。其二、厦门,物阜民丰,又有海洋之险。您的从兄郑彩,庸主也,不得民心。您可杀之,并其军,取厦门为万世之业”。
朱成功想了想道:“此二策皆善,只是郑彩,吾兄也,杀兄恐惹人非议。最好是想个法子,兵不血刃,兼并厦门、金门二岛”。
依施郎之策,朱成功和叔叔郑鸿逵合兵,多次出兵剿灭福建、广东等地的海盗山贼。大海盗许龙、张礼等,俱被朱成功剿灭。通过剿灭海盗山贼,朱成功不仅发了大财,缴获了大量的钱粮招兵买马,还进一步垄断了郑氏家族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
扩充了实力后,朱成功的目光紧盯着厦门,等着堂兄郑彩犯错,他好乘虚而入,鸠占鹊巢。
广东潮州府海阳城,朱亨嘉任命的福建巡抚袁彭年坐不住了。
朱亨嘉克复武昌的消息传来,神州大地一片欢腾,文武百官皆思立下大功,以侍英主。
这袁彭年原是李成栋部下,李成栋死后积极向朱亨嘉靠拢。可他并不是靖藩老臣,除了当年游说李成栋起义外,并无其他功劳。极需再立新功以固宠。
袁彭年找来福建布政使张调鼎、福建按察使潘曾纬、福建巡按邝露商议。
张调鼎、潘曾纬和袁彭年一样,皆是李成栋谋士出身,邝露则是根正苗红的监囯嫡系。
“诸君,监国已克武昌,吾等身为福建官员,岂能总待在广东。得想法为囯家出力才是”,袁彭年慷慨激昂。
“抚台,监国已拜严天凤为平虏大将军,即将沿广东北伐福建。到时候吾等自然能随大军入福建”,张调鼎、潘曾纬道。
“二位糊涂啊,跟着严天凤出征,岂有吾等的功劳?吾意派人招降朱成功、郑彩二人,然后直入福建。寻思着所派之人,官不能小,得有份量。不知诸君,何人愿往?”
去福建?这可是个危险事,被鞑子抓到命就没了。
张调鼎、潘曾纬略一迟疑,邝露昂然而起道:“为国效力,吾之本分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