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条件-第3/5页



八曰:相承殊胜。玄宗道脉悠远,祖祖相承,迄今数千载,从未断绝,法灯相续。尽未来际,转益光辉,因缘遭遇,悉皆现证,此其优异之点,八也。

九曰:传授殊胜。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玄宗古仙,以法身显化世间,身面言说,接引有缘,数千年如一日,道祖无涅槃之日。正法住世,亦无时期之限量,此优异之点,九也。

十曰:著述殊胜。佛教经典,均由弟子追忆编纂而成。玄宗道经,乃由道祖亲著,亲言出亲口,诵之者,如闻其声,若见其人。此其优异之点,十也。”

“十胜如此,接下来讲讲其他的,不过你能不能消化掉还只能看你自己了。”

螭担心萧希盼不能立即消化这些。

“继续讲吧。”萧希盼淡淡说道。

“修仙修炼源自古代养生思想,气功的修炼在古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之上,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视,与道合真为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或以安神养性,或以修真悟道,以求达到不死不灭的至高完美神仙境界。通过某途径改造自我而成仙的过程。

修仙还有分类,《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抱朴子》一书,认为山林是道者避隐合药之处,强调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又说:“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他认为归隐山林是一件很庄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为合药之所”,是他选择炼丹地的主要外部条件。他认为宗教是神圣的作业,还“宜入名山”,远离俗人。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

神仙分为两类:

第一,道生神,先天尊神,乃大道化身,不可修。

第二,人修仙,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金仙)→太和仙

太和仙:太和仙,道成可以化为自然光炁。

天仙:天仙(又称金仙或者佛),若能修成上乘的天仙,便可神光普照,化身万千;一得永得,一证永证,神通恢廓,法力无边。天地闭时而不同闭,浩劫无碍。天地开时,开辟度人。五眼六通全开——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人仙: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佛徒,正致力于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玉列九阶缘修真:问世间谁人无忧,唯神仙逍遥无忧。

大罗金仙居于大罗天,不老不死永生不灭,仙境极乐无所忧愁。红尘凡人居于地界,顺生应死繁衍不息,得失苦乐情欲交炽。

对修仙者而言,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