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文康三年-第2/3页
这两年,给百姓发行的民刊月册也因为说书人的口口相传,竟然有很多人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习惯,每日必听。
就是读书上学还需要提高,是倭寇后要考虑的,但是这个计划,需要十几年甚至百年完成,一朝一夕做不了。
文康三年即将结束,征倭大军也该凯旋归来了。
朱雄英除了大明,还有一件事就是教导长子朱文基,他的皇位肯定是坐定了。
自从登基后,朱标身体也就属于后世的亚健康,对于女子更是很少,琉球使臣上次献女子。
朱标倒是接受了,但是孩子是不可能有孩子的,就算有,天下谁能和朱雄英抢皇位。
对于嫡长子,朱雄英倒是有些很遗憾,但是也有庆幸。
庆幸是,有这个制度,如果牢牢贯彻下去,出现越位的情况会很少。
但是,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他比较中意二子朱文墉,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十分可以调教。
朱文基一身坏毛病,若是可以调教出来,也可以接着自己的大业继续执行下去。
朱雄英心中清楚,工业化他这几十年就别想了,能够打好基础搞个雏形就不错了。
所以他把目标放在,修路,普及学堂读书,完整的商法,粮食,甚至是火器,以及殖民,万国来朝上。
朱元璋看起来退了,但是身体好好的养,活到一百多也可以,就看怎么养了。
第二日,朱允熥出发,朱雄英也去送了,顺便进宫,把自己之前的船模型和海图收进盒子,打算带到陵园的房子里去。
说是陵园附近的房子,实际上和宫里没什么区别。
朱雄英把朱文基的乌纱冠,以及锦缎衣服全部都丢在宫里,给他换了身百姓的衣服。
“今后穿着它。”朱雄英笑了笑:“我们出宫。”
徐妙锦自始至终没有插手,她抱着朱文墉,立在大殿外,目送父子两的背影。
她不知道朱雄英要干什么,但是至少看到朱文基今日没有反抗,这一点就很好。
或许也只有他有办法。
徐妙锦倒是想去照顾父子两,但是孙贵妃离世不久,郭太妃年纪也大了。
朱标也没什么妃子,那几个被吕氏常年打压,早就是普通妇人。
宫里事情,她慢慢的挑起来,阮宜良也开始帮她分担些,但是她们不住坤宁宫,依旧在东宫。
徐妙锦坚信父子两人是顾不好他们自己的,虽然朱雄英经常表现出自己会日常之事。
但不代表两人可以顾好。
徐妙锦思来想去,还是希望卫子衿过去照顾他,相信卫子衿也是需要这个机会的。
夕阳西下时,朱雄英带着朱文基去郊外的田垄,看看百姓农事,耕耘的辛苦,以及打稻谷的农具。
也会跟他讲官吏收租时,对百姓的恶语相向,地痞无赖之类的事情,让他了解并不是百姓用的金锄头,吃的是肉羹。
父子两人一路走着谈着,原本昨日还反抗的朱文基,接触到自己从未接触过得事物,反而很是新奇。
朱文基在郊外撒欢,要比宫里的方寸之地好太多。
陵园道上灯火通明,还能看到远处的孝陵卫。
四周的暗影处,有锦衣卫和成武军的人暗中巡逻保护。
回到院门口,郑和去开大门,却发现轻轻一推就开了,正在他奇怪时,巡逻的侍卫说是太子妃让卫子衿来了。
卫子狼为了保护朱允熥平安,跟着去支援征倭大军,朱雄英想了想,自己怎么也得照顾人家妹妹。
就算不是出于这个,她也是自己的女人,是朱文壑的生母。
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卫子衿也正好出来,看到朱雄英后立刻低头,见礼道:“太子殿下。”
朱雄英看了她一眼,忽然就笑了起来。
卫子衿没有徐妙锦的背景,甚至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宠爱,因此她说话总是怯怯的。
“文壑呢?”
“在宫里,太子妃在教导,我来照顾殿下。”
郑和道:“屋子?”
“单独收拾一间屋子,否则这守孝倒是自欺欺人。”
“其实……”郑和欲言又止,点头。
守孝不能同房,但是郑和还是考虑到人的正常需要,因为皇宫避孕的方法有很多种。
而且只要不怀孩子,谁能肯定是守孝期间的事。
大明没有现代发达,也没有太多的安全用品,古人用的动物肠衣,实在有些难闻。
就拿皇帝做例子,一般临幸完妃子后就会问留或者不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