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统-第2/3页





    万毅点了点头,拓跋思谏说的倒是实情,现在已经九月下旬,疏勒这边已经切切实实进入冬季,往北只怕其后更加寒冷,不过拿下温泉关倒是问题不大,北境兵团那边集中了两个兵团步骑混合对付突骑施问题不大,万毅可不信在疏勒这边已经被自己拿下的情况之下葛逻禄还会傻傻的再次兴兵犯境。至于萨曼那边陌刀营和第七兵团已经陆续从疏勒出发往西北进发,预备的就是准备应对萨曼人的攻击。陌刀营甚至直接进兵安集延,准备利用这片区域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优势兴建一个新的城镇作为下一阶段西征军往西征战的据点。

    万毅这边没问题拓跋思谏那边也就放了心,开始认真筹备接管整个安西的各项事宜,大批量的物资沿着丝绸之路开始源源不断的往安西北部各地输送,而伴随着国民警卫队一队队人马开赴各地,大唐的势力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各个支路伴随着这些物资和人手深入各地。之前被哈穆德和拓跋思继联手扫荡的北方各地开始陆续被重新占领,民政官员在国民警卫队入驻之后也纷纷开始启动新政。

    民政那边开始启动,万毅这边也开始开始了调动,得到整编完成的回鹘兵团在哈穆德的率领下由德英和奥格扬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北线在德英率领下果断开赴黑水河地区坐镇指挥镇压这片河源之地各个部落对于大唐的对抗。因为黑水河区域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回鹘部落的聚集地,同时也是最大的人口集聚地,这里在回鹘部族兴兵作乱直接威胁着在前方作战的北进兵团的大后方。所以在奥格扬抵达黑水河区域之后开始对于参与叛乱的所有叛军展开血腥镇压,新组建的回鹘兵团虽然补充了近三万新兵,但是新兵处调过来的补充兵团本身就经历过完善的新兵训练,在幸存的老兵的带领下战力在这一次次战斗中得到极大的锻炼,奥格扬手中的两个营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攻占了叛军盘踞的三道河河源,将周边十几个部落的联军直接打崩溃。这一战奥格扬指挥的部队斩首四万多,鲜血染红了整个河源之地,无数的联军战士成了俘虏。大胜之下的奥格扬派兵追上这些这些参与叛乱的部落,将十几个部落的首领酋长和贵族全部抓了起来,同时派兵协助民政官员建立了新的不以部落为单位的新的政治秩序。由此安西西北最大的一片居住区开始在黑水手捉附近建立黑水州衙门,不过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黑水州的刺史却是一个回鹘人,也就是之前参与会盟签订会盟书的那位寒酸的年轻人,拓跋思谏派过来的民政官员担任副手。这种办法也让剩下的那些被吓得发抖的各部落开始逐渐认识到对于大唐对于叛逆的手段,所以在这股强横的武力镇压之下,新成立的黑水州在冬季大学来临之前反倒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展起来。

    奥格扬在北线镇压叛乱,德英在南线反倒是一片平静,之前安西兵团在双渠城打仗的时候其实已经将周边的各大部落扫荡了一遍,所以在德英率军前来之后见识过天策军强横的实力之后这些部落先后选择低头。而且南线双渠城乃至于疏勒到于阗边境的这片区域回鹘人并没有多少,这里更多的其实和疏勒以西一样分布着大批的昭武九姓后裔,他们如今已经是大唐的忠实拥护者,自家子弟组成的安西兵团来此打仗的时候他们就踊跃参军支援粮饷。这也是张胜能够快速战胜安西部落联军的原因之一。德英来次之后得到军方支持之后这片区域成立了双渠城新的刺史府,虽然刺史是从中原调过来的,但是昭武九姓的这些部落却非常拥护,而且每天都会有人去刺史府拜访来自中原的这位吴伟刺史,了解中原的情况。后来双渠城也成了安西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城市,这和这些昭武九姓后裔对于中原的那种向往是分不开的,他们对于大唐的新政的拥护程度最高,很多部落首领甚至主动将主导权移交给刺史府和派遣上来的民政官,自己积极响应刺史府新政,开始加大商业的发展力度和农业生产,然后利用和疏勒城便捷的交通优势迅速发展壮大,甚至还带动了于阗北部的大片地区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