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驾临安西-第2/3页
“大哥哥,咱们马上就要进入灵州了吧?好几年没有回去了,灵州也不知道发展的怎么样了。”小天启端端正正的坐在一边练习书法时不时的也会瞟一眼车窗外的风景。随着玻璃制品产量越来越大,玻璃也开始走进帝国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今的火车基本上已经接近后世的模样了,只是动力还不行,蒸汽机的功率不够大,即使增加车头也效果不大。不过在工业发展越来越快,基础工业门类越来越健全之后,第一代火车上很多没办法完成的工序倒是一步步完善。甚至在工业集团的实验室研制出来完整的螺钉和螺栓之后,这种基础的工具很快就被生产出来然后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变革。
“灵州这几年发展的可是不错,身处西北关中和丰州铁路交汇点,每年海量的物资和商旅从此路过,本地物产丰富,光是后勤部在此开设的各类工厂和农场就不下十个,加上是起家最早的地区,发展速度比起丰州来也不遑多让。”李玄清指着外面逐渐看到城市轮廓的灵州城笑道:“现在城外的工业区都已经有四个了,这个应该是煤场。”灵州这几年发展速度几乎可以说是飞速,依靠着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资和商旅在此穿行而过,或者从东部地区输送大批量的物资前往西北,或者是从西北那边带来无数的物产和人口运进关中,这一进一出几乎都在灵州停靠,这样的桥头堡让灵州本地的工农业迅速发展,加上原本经济基础就很不错,没有收到中原地区大战的波及,成了西北地区有名的富庶大省。今年的五年工业计划的实施开展更是为灵州的发展祝添了一把火,灵州也成为和丰州一样的重工业发展重镇。不过和丰州那边已经发展出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体系不同,灵州有自己的侧重点,灵州的重工业基本上集中在原材料开发和冶炼、化学工业的发展上面了。灵州的煤炭生产和提炼,附加工产业可以媲美并州等地,而且占据着西北门户的地理位置,光是今年一年就有大批量的煤炭产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北。在国内其他区域都在发展南方和海外市场的时候灵州的目光始终都在西北,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基本上也都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遥远的西方。所以说西北铁路线的建设基本上赋予了灵州更广阔的辐射范围,也让丝绸之路变得更加便捷、货物吞吐量变得更加庞大。
专列在灵州没有停留,越过灵州之后进入贺兰山去,这座横亘在灵州和河西之间的山脉如今已经被硬生生的劈成了两半,一条铁路和直道从中间穿过将河西和中原内地连接在了一起。
“大哥哥,我们这算是出了塞了吧?”巧兮刚刚生完孩子,但是面色却变得更加娇艳,一举一动之间已经有了成熟的风情,身着一袭淡绿色纱裙,长发飘扬,指着远去的群山笑道:“咱们也算是到了塞外了吧?”
“嗯,也算是吧。不过在现在可不算。”李玄清笑道:“出塞其实就是出的玉门关和阳关两地。只是唐末河西走廊被吐蕃人占据,我中原汉人前出西北的道路中断,遥远的塞外就和我们中原基本无缘,所以才无奈的将出塞变成了出贺兰山。”李玄清给她倒了一杯水继续道:“我之前听师兄说沙洲那边已经发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石刻,我想应该是当年的敦煌遗刻出世了。等我们从西北回来行程不是那么赶的话可以过去看看,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大敦煌。”巧兮知道李玄清在怀念后世那部纪录片,不过此时大唐帝国早已经收复了传说中的敦煌,那么历史的那一幕悲剧至少在自己两人手中是不可能存在了,所以闻言笑道:“好啊,到时候一定要去看看被吴道子成为吴带当风的壁画,可惜没带部照相机过来。”说完之后朝着李玄清俏皮一笑。
“父皇,母后,什么是吴带当风啊?”原本夫妻两人站在行进的车窗前边看边聊,但是冷不防的身后传来了天启稚嫩的声音,显然刚刚夫妻俩的谈话儿子也听见了,听他的口气倒是很感兴趣的样子。巧兮走过来拍了怕他的脑袋,看着他写完一整篇点了点头,道:“吴带当风说的是当年画圣吴道子擅长画佛教里的人物,一笔一划都非常飘逸,所画衣带如风吹拂,飘飘如仙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